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深处巡线工
文/片本报记者王亚男王鑫通讯员颜炳辉
  • 2012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巡线工用望远镜观测远处铁塔情况。
  ▲巡线工吃着自带的午饭,苦中有乐。
  ▲巡线工在排查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
   ▲为保障线路安全,巡线工在做巡线记录。
  在博山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翻山越岭检查输电线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12月3日,天气晴,零下5到4摄氏度,淄博入冬以来的最低温。上午8点,记者跟随国家电网淄博供电公司的两名巡线工开始了一天的巡线工作。
  一年穿坏4双鞋
  王传贞,57岁;王琳,23岁,是最年轻的巡线工。他们每天上午要巡视的线路是博山石门220千伏的山汇线19号至23号线路,随身带着望远镜、照相机、锯子、中午饭。
  山路崎岖,巡线工常年在山里呆着,一年少说也要穿坏3、4双鞋。王传贞在前面开道,一边提醒,“大家要小心,注意脚下。”大家小路上前行,脚下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不时会踩到石头上或被石头绊住,一不留神就会摔倒在地。王琳说,前段时间就有同事光顾着看线路,没注意脚底下,从山上摔了下来,幸好有个缓坡,没出太大危险。
  检查完23号基铁塔,已经将近12点了,就在塔边,他们打开背包,拿出冰冷的烧饼,喝着自带的水,就地吃起来。吃完饭,大家稍事休息后又踏上巡线路,继续向下一基铁塔进发。王琳说,他们8个人负责淄博市500余公里的线路,工作很忙,中午往往就是这么凑合着吃了。
见证30年变迁
  “巡线仅仅是这么看看、走走吗?”记者问。“你别小看了这看看走走的工作。”王传贞说,塔基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个绝缘子都有可能是酿成事故的根源。自从有了电之后,线路工就这样巡线,即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例外,仍旧离不开这群在大山深处默默工作的线路工,再先进的仪器也不能代替他们敏锐的观察。
  王传贞说,他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也是一个望远镜,一个背包就进了山。那时候的输电线路以35千伏、110千伏为主,根本没有现在这种220千伏的。现在线路电压增高了,望远镜的倍数增高了,他们对线路的责任始终没有变。
  巡线一路下来,感受最深便是置身于大山之中,巡线员工作平凡、孤寂和艰辛。有了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呵护,我们才有了更幸福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