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三大学生夜困崂山70余人救援六小时
因登山探险迷路,救援人员提醒,恶劣天气还是少冒险
  • 2012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消防救援官兵和蓝天救援队搜救中。(图片由林楠消防救助站提供)
  被成功营救的其中两名学生。(图片由林楠消防救助站提供)
-8℃
本报记者 吕璐 本报通讯员 李豹松 林楠 孙京利
  8日,三名青科大学生在崂山景区登山探险途中迷路,被困于深山中8个多小时。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林楠消防救助站官兵、蓝天救援队队员,联手崂山警方共七十多人,寒夜里搜救6小时,及时营救出3名学生,并成功将他们护送下山。
现场 登山探险,三男生崂山迷路
  8日下午两点,青岛科技大学的三名男生打算走野路进入崂山景区登山探险,他们穿过一片过去未曾有人经过的树林,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发现了一条小路,就沿着小路行走。走了大约3个小时,没有找到景区内的正规道路,迷路的三人也找不到下山的道路,只好报警求助。
  18时30分,接到报警后,崂山警方迅速集结,林楠消防救助站通讯值班室中队指挥员林楠也迅速带领20名救援官兵,携带救援绳、救生担架、强光手电、医药急救箱等救援器材火速赶赴事发地点。同时,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秘书组接到110指挥中心请求协助救援电话,向队员们发出集结通知,23名队员们火速赶到集合地,于19时30分出发上山营救。
  到了崂山内,救援人员对三名迷路的大学生展开救援,并用手机与他们取得联系。在山脚,根据驴友电话提示的位置,救援官兵和青岛蓝天救援队队员,分为3个搜救小组立即沿大河东水库上游进发。
  “山上十分寒冷,气温大约在-8℃左右,风力也大,有8级左右。”回忆当晚的情况,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说,为了找寻迷路大学生所说的参照物,他们整整找了一个小时。为了及时营救,救援队员们行进非常迅速,连续翻越了3座海拔700米的山头,越往上走山路越加陡峭。三名大学生走的野路没有明显印记,十分难找,并由于山体坡度大,加上夜晚光线不好、山中植被茂盛等因素,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稍有不慎就有坠落深谷的危险。最后,他们克服了搜救行动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一路上艰难攀行。
  23时10分,在搜救行动持续了6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在一座海边700米的山峰看到了火光,随后找到了被困人员。此时3名学生蜷缩在一处山凹处,点了火堆在烤火。救援人员赶快把火堆熄灭,然后拿出暖宝宝给三名大学生取暖。三名大学生看到前来营救的救援人员非常兴奋,并一个劲地道谢。由于山中天气寒冷,救援人员来不及休息,决定立即护送学生下山。
  9日0时30分左右,救援人员顺利将3名学生送到山下安全地带。初步计算,三名大学生从迷路到被营救,已经被困于深山中8个多小时。
救援 -8℃,8级大风,联手搜救6小时
警示 林区内,莫抱侥幸心理用火
  虽然成功将三名学生营救,此次行动却引起李延照的思考:冬天爬山比起其他季节,少了很多蚊虫和动物的威胁,却隐藏了更大的危险。冬天山里气温较低,如果驴友在山里迷路,当天无法返回,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在山里过夜是非常危险的。恶劣天气还是少冒险。
  “山上风大,驴友切忌点燃火堆,因为很容易引发山火,危及性命和财产安全。”李延照说,时值冬季,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登山活动时,由于天气干燥、草木枯萎,更容易发生火灾,进入林区草原等防火区域内,请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用火。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李延照还有些后怕:“山火借着风力往往蔓延的速度很快,瞬间就能将人包围,危及生命。”
  冬季登山在树林中该如何取暖呢?李延照建议,在山上迷路的驴友可以选择在背风或者避风的山坳中躲避大风,山坳中往往落叶和野草较多,可以把它们覆盖在身上,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另外,李延照也建议,因为山高遮光,山里的天往往比市内黑得早,驴友冬季爬山一定要在下午4点前下山。“如果驴友登山迷路,不要等到无法自救时再求救,要在一迷路时当即打电话。”

今年已有十余大学生遇险
  2012年5月13日,青岛某高校三名女大学生在崂山大河东荆条涧、椒涧、马鞍子范围附近迷路,救援人员冒着小雨,历时7个小时左右将三名女大学生营救。
  2012年9月29日,青岛某大学大二的六名学生爬崂山,在大河东村附近,一名男生右前臂骨折,救援人员行程88公里,历时5个小时将受伤学生成功营救,并送至医院。
  2012年10月10日,青岛某大学一女生和外地来青的同学在仰口滑溜口附近迷路,救援人员历时3个小时行程63公里将两名女大学生救出。
  2012年12月8日三名青科大学生崂山景区登山探险迷路,救援人员历时6个小时将三名学生及时营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蓝天救援队已经在崂山景区营救迷路或受伤大学生十余人。这些还不包括没有向蓝天救援队求助,直接被警方和消防队员救出的学生人数。
学生校外活动监管难
  大学生野外探险频出事端,校外安全陷监管难题。
  据了解,在青岛的大部分高校,几乎都不允许学生集体外出,集体外出必须得到批准。有的高校即便是学生单独外出也需要向辅导员请假。但是,一个年级的辅导员往往要管理200多名大学生,对学生校外出行监管存在难度。
  青岛某高校一名辅导员老师介绍,新生入校后都会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校园防盗、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但是学生的外出安全主要还是靠自觉。他认为,对于学生外出,辅导员只能加强教育,管理较难。另外,班内的班干部也会负责一部分监督,但能否存在“漏网之鱼”并不好说。
  另一名辅导员介绍,学生在入学后会跟学校签一份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上面对于双方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如果发生事故是主观行为,就不属于学校的管理问题,这样能提醒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本报记者 吕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