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8天蹲守考古莘县古城镇
经考证秦皇堤非秦始皇所修
  • 2012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这个基本上看不出原貌的土埂,就是当年的秦皇堤。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发掘出的两个石夯。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位于古城镇西曹营村的秦皇堤,当地政府造亭立碑保护起来。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本报聊城12月17日讯(记者 刘铭 刘云菲) 最近,因德商高速工程的修建,在莘县古城镇境内的秦皇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经文物专家38天的蹲守考证,推断秦皇堤并非秦始皇修葺,认定秦皇堤的形成最早可推到五代十国。
  12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距离莘县县城约40公里的古城镇黄堤口村,村民得知打听秦皇堤的事儿时,不少村民带着记者赶到村南头田地里。62岁的黄师傅指着一片田埂说,这里就是原来的秦皇堤,现在基本上和田地平齐了。 
  在村子西南方,是德商高速的施工地,整条路穿过了秦皇堤。“原来的秦皇堤宽大约500米,高度比现在一般的平房还要高。”黄师傅说,上个月发掘文物时,挖掘了一个5米宽、20米长的探坑。
  10月9日,省考古所历时38天对秦皇堤被穿过地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单人用石夯两只,历代陶、瓷碎片若干,省专家通过对堆土层和出土器物的鉴定,认为秦皇堤共有四次大型堆土修缮,原高约7米,初步认定秦皇堤的形成最早可推到五代十国,基本推翻了秦始皇修堤的传说。 
  莘县本土作家韩艳辉回忆说,秦皇堤在村北三里路远的地方,小时候去姥娘家路过此堤,母亲推着独轮车,上面坐着弟弟妹妹,韩艳辉都要帮着母亲推上去。“那个时候的秦皇堤就已经被破坏了,不再有堤的威风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古城镇岔搂村有个土窑,大量挖土,破坏了秦皇堤的原貌。再后来,弯堤村、朱楼村依次建起了砖瓦窑,大量堤土都烧成砖瓦,成为老百姓建房的有利资源。 
  “80年代还隐约可见秦皇堤的影子,遗址较其他地方高出一些,到90年代后期,千孔百疮的秦皇堤就慢慢消失了。”韩艳辉说,目前能展现原貌的遗址只有长约4000余米,曾经的秦皇堤消失得太可惜了。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2008年春,莘县发文公布秦皇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遗址外沿四周各50米。
□关于秦皇堤的传说 秦始皇指日不落、走马修堤
  关于秦皇堤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诸多版本都是以“秦始皇”为中心人物。其中,秦始皇指日不落、走马修堤是流传最广泛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边关战事不断,黄河决口频繁。为了防备内忧外患,秦始皇要“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于是下令在黄河边修建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 
  当时,徭役繁重,筑堤又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修建金堤的进度很慢。为了让劳力们多干活,秦始皇便将太阳定住,不让太阳西落,以延长劳力们的劳动时间,一天吃十二顿饭,这下更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他们每天不停地劳动,没几天,堤上累死的人便成堆成片。 
  即便如此,秦始皇依然嫌慢。眼看期限到了,秦始皇骑马来了,问监工大臣说:“我骑马从西向东看看堤修得怎么样。马回来时,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你的头。”说完,秦始皇骑上马,一鞭打下,马向东跑了。马到之处,金堤必须要全部修好。为了完成秦始皇交办的任务,官兵就把许多正在修堤的年迈百姓填进堤中,盖上了土。秦始皇骑马很快跑了回来,平坦坦的金堤一眼望不到头,秦皇堤也因此得名。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秦皇堤高约5米,堤南有较长的横坡,堤北较为陡峭。秦皇堤西起观城镇郭海和樱桃园镇田河间,向东依次经过樱桃园镇薛屯、庄和、河南范县张夫村、古城镇吕堤,在古城镇黄堤口村折向东北,至朝城申河口和徐庄乡的史河口间基本成南北走向,与金线河平行,一堤一河,成为莘县和阳谷的自然县界。堤行莘县境内约100华里,莘县的吕堤、前弯堤、后弯堤等村皆因堤而得名。
  本报记者 刘铭 刘云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