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5岁的胡德先最大爱好是“玩泥巴”:
他塑的“老虎”“狮子”吓退大狗
  • 2012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胡德先和他的作品。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贺
  今年55岁的胡德先喜欢“玩泥巴”,从18岁开始接触塑形至今,他和形塑艺术、和泥巴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大到两米的狮子、老虎,小到拳头大小的鬼脸笔插,每一件作品,胡德先都做得“栩栩如生,有形有神”,让人看到不禁眼前一亮。
  为了让作品更加神似,他曾花掉两三个月的工资购买临摹用的图画书,也曾为了抓住一个灵感半夜起床扎进工作间创作……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牡丹梦”,他希望通过雕塑让更多的人了解“牡丹之都”。

创作的“老虎”“狮子”吓退大狗
  胡德先的工作室是一间仅有五六平米的小房间,两个人在其中稍显拥挤。可这里却是胡德先的“乐园”,“每天在这里呆一会就会很满足。”
  房间里的一橱子上摆放着三四层各式各样的作品,有泥塑的“饮者”,有憨态可掬的大猩猩,有插上翅膀的飞天雄狮,还有一对翩翩起舞的舞者……但每一件作品都可以看出制作者的独具匠心。
  “这个人物塑像是根据真人原型进行制作的,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胡德先托着一尊半身人物塑像,塑像人物是五十岁左右的妇女,神色端庄,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我这里还有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来到院子里,胡德先掀开了作品上面的塑料纸,立马露出了一米多高、两三米长的狮子和老虎,“单个重量达200多斤”,十分逼真。在院子一角狂吠的大狗看到了这对虎狮,也马上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盘缩在一角。
“一心进行形塑创作,甚至忘了睡觉”
  胡德先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学校没设美术课,就参照着课本或小人书上的插图,描一描、画一画”。
  1975年,胡德先高中毕业,到牡丹区都司镇西马垓的一个制作皮毛玩具的厂子里干起了活。
  制作那些毛绒玩具和他喜爱的形塑相似,都要先塑形再加工,这样胡德先很高兴,“我吃住在厂里,除了吃饭休息,整个心思都用到了形塑、泥塑创作上,有时甚至忘记了睡觉。”而这,也对他之后做形塑起到了重要影响。
  后来胡德先来到菏泽一棉纺织厂上班,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还是捏泥人。随着技艺日渐成熟,对塑形、泥塑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每到周末我就骑着三轮车去农村找胶泥,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高兴。”胡德先说,为找胶泥,他都去牡丹区安兴镇、都司镇,没少费了心思。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牡丹梦”
  “在工作室内创作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天就黑了。”胡德先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对于提高技艺更是不遗余力。
  1993年,胡德先到国外出差时,无意中发现一些彩画非常精美,都是一些老虎、狮子等,当时国内还没有。“心里发痒,一咬牙买了七八本。”这些图画册一共花掉他1000多元人民币,“在当时相当于两三个月的工资”。胡德先说,为了带这些图画册回国,他甚至没给家人买特产礼物等。
  现在这些图画册还在胡德先的创作室里放着,“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记者看到大部分的书都被他翻烂了。
  “作品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胡德先说,有时候一件作品形似只需要几天,但是继续打磨到神似则需要几个星期时间。“灵感这东西很奇妙,只是瞬间功夫,所以必须尽全力抓住它,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再把握了。”胡德先说,为了一个灵感他经常创作到深夜,有时候躺在床上越想越清晰,便起床去创作。
  胡德先心中一直有一个“牡丹梦”,“如果有机会我想围绕‘牡丹之都’做些雕像,丰富咱菏泽人的生活环境,也让游客、市民更了解咱们‘牡丹之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