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闲事成大事
——首届“十大责任市民”事迹及颁奖词
  • 2012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27日,在济南市首届“责任市民”颁奖典礼上,当选的“十大责任市民”上台领奖。
  ▼王礼兰竖起大拇指夸奖李寅:“小伙子,你真行!”
  吴明
  看到泉城路的石板时有损坏,她热心建言;看到“马路橛子”问题没人管,她往市长信箱发邮件。这几年,她连续给政府部门提了几十条建议。她也是百姓城管热心市民队队长,街头大扫除、挑选最差文化墙……无论活动早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颁奖词】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发声,有需要时第一时间身体力行。她是建言人,亦是积极的行动者。说出来,做出来,拂去城市的污点,构建大伙更美的家。
韩建平
  从2009年起,韩建平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途径频频提出建议意见。丁字山片区原有一条已废弃多年的铁路,但还有4处涵洞桥存在,影响居民通行。在老韩的持续努力下,终于推动了涵洞桥墩的拆除。为了南辛庄南街护栏安装等问题,他给有关部门打了20多次电话。
  【颁奖词】“爱管闲事,还真办成了几件大事。”为了大伙的利益,他勇于担当,执着发声,不缺席、不沉默、不敷衍,不放松。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精彩。
徐建和
  35岁的徐建和是位热心的建言者,他关注济南的热点,给报纸写评论,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议注重可行性,观点鲜明。撰写的《远离渣土之乱靠什么》、《黄河大桥限高不能太机械》等评论对民生话题提出各种见解和对策,多条建议得到回应。
  【颁奖词】无论是火车站打车难,还是小学生安全过马路,他关注城市中的大事小情,秉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积极介入。一位执着的公职人员,用年轻人的视角观察、思考这座城市的未来。
权威
  35岁的权威专注于优化城市交通多年,自称交通“独立研究员”,被有关部门聘为交通规划咨询员。每项建议提出前,他都做实地调研。针对道路拥堵现状,五年来,他提出了近50条关于道路改造的建议,字数达到了四十万字。
  【颁奖词】他关注城市动脉,耗时一年调查泺源大街拥堵,跑遍省城所有断头路,40万字建议,句句有调查,字字有依据。“草根”较起真来一样有力量。
欣向泉
  欣向泉是市民辛安的笔名。自2004年提出第一条建议以来,近九年来辛安共给省市部门提出建议502条,总计15万字。现在他家中的建议书及部门的批复回信,摞起来足有半米高。现在,许多市民将他视作“代言人”,打电话向他反映问题。
  【颁奖词】“与其空发牢骚,不如参与改善。”9年时间,他坚持为泉城的进步鼓与呼,用聚沙成塔的努力推动改变发生。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宝贵的公民品格,闪耀着的是我们这座城市民间的建设性力量。
王礼兰 张立平
  舜玉小区的两位老人——70岁的王礼兰和72岁的张立平热心于公益事业,几年来,他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先后为小区通上了天然气、暖气,还铺好了小区内一条破损严重的道路。他们的善举赢得了交口称赞。
  【颁奖词】供暖、修路、通燃气。两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为了方便大家,跑前跑后,不辞辛劳。他们奔波的身影里,折射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市民在社区生活中应有的古道热肠。
李寅
  26岁的李寅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精通网络,爱好旅游。但他又有着很多不平凡的身份:他是各种志愿活动热心的志愿者,也是自闭症儿童熟悉又亲切的大哥哥,是经常给流浪汉们捐钱捐物的好心人,也是见到不文明行为就忍不住上去纠正的“爱管闲事”者。
  【颁奖词】做志愿者、看孩子、管闲事,这些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却用这些小事构筑起了对美好未来的梦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李寅身上,人们看到的是年轻一代肩上的担当。
钟倩
  27岁的钟倩16岁时因病致残,多年来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即使如此,她仍坚持帮助他人,积极关注城市发展。2008年8月,钟倩创办了“励志热线”,通过QQ、邮件等方式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惑。她还通过写时评为济南的发展建言献策。
  【颁奖词】“我首先是一个公民,再是一个‘80后’、时代新青年,最后才是残疾人。”年轻的钟倩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了行动,她奋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只为带给世界更多正能量。
陈永志
  “济南草根新闻”在济南微博圈小有名气,很多人觉得这个名字的背后应该是一群人,而且应该是老济南。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微博从发起到运转,皆源自陈永志——一个1979年出生的临沂小伙儿一人之手。如今,“济南草根新闻”已经有粉丝万余人。
  【颁奖词】他不是济南人,却是合格的济南市民,他用自己的双眼注视、记录着济南的一点一滴。他的事迹告诉我们,爱有时只是一种注视,这很简单,却又很难。
吕学强
  在历城二职专,吕学强虽然是校长,却被同学们亲切地叫做“强哥”,他的手机号几乎成了学生手机里的必备号码。在这所学校,每位毕业生哪怕离开母校5年、10年,只要遇到就业困难,都能获得学校“二次就业”甚至“三次就业”的帮助。吕学强坚持认为,学生就业难学校难辞其咎,不应把每个孩子都撒手推向社会。
  【颁奖词】一位“80后”校长,一位好大哥。都说“师者为师亦为范”,在人生征途上遇到这样一位“强哥”,是学生之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