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蛟龙号”归航领跑科技2012
青岛年度十大科技新闻揭晓,海洋科考、首列CRH6型城际动车组下线上榜
  • 2013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2012年7月16日,青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返航。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1月13日讯(记者 程凌润 通讯员 丁巍) 13日,2012年度青岛市十大科技新闻评选结果揭晓,“蛟龙号”归航青岛母港、中国首列CRH6型城际动车组青岛下线等十条新闻入围。
  13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由青岛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的2012年度青岛市十大科技新闻评选结果揭晓,“蛟龙号”7000米深潜海试成功,归航青岛母港、海洋科学考察取得重大进展等十条科技新闻入选,内容涉及海洋科考、海洋能源、生物科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蛟龙号”返青位于年度十大科技新闻榜首,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完成中国大洋第26航次综合海试返青,青岛市绘制完成世界首张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中国首列时速200公里和谐号CRH6型城际动车组竣工下线,“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暨青岛海洋能综合试验基地”项目正式动工等重大科技成果新闻同时入围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此外,青岛市启动千万平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等科技战略措施和青岛市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等科技领域荣誉等新闻也列入了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据介绍,2012年度青岛市十大科技新闻由青岛市科技局联合驻青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共同评选出来。青岛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获评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是对2012年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活动的总结,这些科技成果为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2012年度青岛市十大科技新闻
  1、“蛟龙号”7000米深潜海试成功,归航青岛母港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浅的新纪录,使我国载人深潜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12年7月16日,“蛟龙号”返航青岛即墨鳌山卫,今后,随着国家深海基地的建设,“蛟龙号”将正式安家青岛。

  2、海洋科学考察取得重大进展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交付使用。2012年9月29日,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实现新的突破,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大洋一号”第26航次远洋科学考察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12月26日,“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完成中国大洋第26航综合海试返青。该航次首次实现了我国在南大西洋对海底热液喷口区的生物环境调查。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从青岛启航。2012年7月2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青岛正式起航奔赴北极,执行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是中国北极科考史上时间最久、航程最长、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
  4500吨级远洋综合科考船开建。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一所与武昌船舶重工正式签署国家海洋局4500吨级新建科学考察船建造合同,青岛市千吨级以上科考船将达8艘,居国内城市之首。

  3、青岛市生物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9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的组学基础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这标志着青岛市绘制完成了世界首张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2012年5月31日,《自然》首次公布了由14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栽培番茄全基因组的精细序列分析,青岛农业大学姜国勇教授参与了部分基因测序与基因解释工作。
  此外,青岛德瑞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开展马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在人工受精、胚胎收集与鉴定、胚胎移植与检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已成功完成70余例马匹胚胎移植。

  4、中国首列CRH6型城际动车组在南车青岛四方竣工下线
  2012年11月30日,由中国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中国首列时速200公里和谐号CRH6型城际动车组竣工下线。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主要承担城市群区域内的通勤通商为主的客流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高、频繁起停、快速乘降、快速通过的特点。

  5、中星微“星光青桥一号”CPU桥片在青诞生
  2012年9月24日,世界上第一枚单晶片、高集成、低功耗、专门用于新一代嵌入式及通用CPU低功耗计算系统的信号拓展互联桥片“星光青桥一号”在青岛发布,该芯片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是该国际领域的第一枚芯片。 

  6、青岛市积极抢占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2012年11月17日,“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暨青岛海洋能综合试验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洋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2012年5月我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在青建造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取得的又一实质性成果。
  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青岛双瑞BalClorTM BWMS,相继获得国际海事组织(IMO)最终批准,标志着该装备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7、青岛市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12年5月,青岛市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市全年申请发明专利12087件,在副省级城市的位次由2011年的第9升至第4,同比增长127.2%,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授权1526件,同比增长34.4%,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8、青岛市获批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2012年3月,青岛市获批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为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先行区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注资1亿元成立岛城首家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与21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为青岛市科技创新新增授信额度400亿元。

  9、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国字号创新平台引进再写新篇
  2012年,青岛全面启动千万平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发布《孵化器发展规划纲要》,明确7个领域22个产业方向,突出了主题功能区和板块经济;出台《激励创新创业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若干政策》,在建设用地、鼓励创业、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方面实现政策突破。
  同时,青岛市还加大了国字号创新平台的引进。中船重工710所青岛基地已注册成立,725所海洋新材料研究院落户蓝色硅谷核心区,中国家电院华北分院、中星微新一代CPU桥片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美国TSC集团将投资1亿美元在青建设海工装备研究院、生产基地和页岩油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2年4月17日,中泰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的协议,并列入2012年4月19日发表的中泰两国的联合声明。此外,海尔在海外设立澳新研发中心、日本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