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支持财产公示者成官场异类
  • 2013年01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汤嘉琛

  日前,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谈及财产公示制度时表示,愿做“财产公开申报第一人”。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只有一套72平米的房子,但很多政协委员都表示质疑。此前,范松青建议广州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有人说他“坏了官场潜规则”,有人说他“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1月22日《新快报》)
  范松青遭同僚质疑充分说明,像他这样只拥有一套房的官员,如今已经极其稀少。当普通民众“想做房奴而不得”时,官场已经成为盛产“房叔”、“房婶”的地方。这样的论断并不夸张,几乎所有问题官员名下都有多套房产,其中还有不少是豪宅。
  当官员拥有多套房产成为一种常态,公示官员财产就成了革自己的命,心虚者自然会对改革百般阻挠。这正是官员财产申报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多年,却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原因。在这样的语境下,范松青力主官员财产公开,并率先公布自己的家底,毫无疑问会成为官场的一个“异类”。
  范松青可能因为“坏了官场潜规则”而只能“回家卖红薯”,这句话看似调侃,但这种遭遇官场“逆淘汰”的威胁,却是每个支持改革者都会面临的压力。事实上,此前已经有不少开明官员,因为支持改革的言行破坏了“官场和谐”,而最终丢了乌纱帽。
  一个机体健康的官场,需要更多范松青这样的“异类”;一个有希望的社会,不能让支持改革者孤独和心寒。然而,能够给“范松青”们撑腰的,不是他们自己孤注一掷的决心,也不是媒体的关注与褒扬,只能是切实拿出改革方案,将官员财产申报常态化。只有改革成为难以逆转的大势,只有官员财产公示成为常态,“范松青”们才不必承受作为“异类”的压力。
  改革需要范松青这种跳脱于身份局限、超越个体利益的先行者,在官场之中,其实也有不少明事理、知大势、忧天下的官员,要想让这些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就需要为他们营造敢为改革鼓与呼的良好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