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速免费的改革考量
  • 2013年0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2月16日零时,随着各高速公路收费栏杆的缓缓落下,首个春节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告一段落。继去年中秋国庆后,这一政策通过了第二次大考。
  据报道,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收费公路(海南、西藏除外),累计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39.3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海南、西藏除外)免收38.13亿元。
  如何看待这一免费成绩单?有人认为这是合理的惠民政策,也有人担心这笔钱最终由谁来支付?如果说,不发卡抬杆放行等改进措施,有效纾解了“高速变龟速”的焦虑;那么对免费成绩单的考量,则面临着民意与法律的双重检验。
  尽管有“超级堵车”的尴尬,“绿色出行”的反思,经济规律的质疑,甚至法律依据的诘问,高速免费依然赢得了公众激赏。
  一个“免”字,之所以能切中大多数人的要害,原因就在于,人们平时忍受了太多高速收费的“贵”与“乱”。无论是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还是高速收费的流向不透明,抑或是“道路通车,厅长落马”等腐败现象,无不增加着人们对收费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印钞机”、“提款机”、“摇钱树”等抱怨声中,在高速公路收费改革依然久推难动之时,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就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矫正正义”,也成为人们寄望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应该说,在高速收费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公众对“免费”欢呼有着充分的“现实逻辑”。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民意,在高速公路全部免费尚不现实的条件下,选择节假日免费,就成为回应民意的稳妥选择。自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推行之后,从不发卡抬杆放行,到合理设置专用免费通道,再到及时通报路况信息,免费政策的实施不断成熟,政府和公众也逐渐习以为常。
  “谁使用,谁付费”,这是基本常识,也符合公正原则。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在我国,这一常识总被人们有意无意忽视,为何免费政策的出台,总能赢得一片叫好之声?
  正如有人所言,假若平时高速收费更合理、更规范、更惠民,节假日免费断不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此而言,高速公路收费与否不是关键,如何收费也不是关键,关键问题在于,收费是否依法依规,是否公平合理。
  在这个意义上,只有看到“免费诉求”背后的“高收费、乱收费质疑”,只有沿着法治轨道和市场逻辑,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民意,科学推进改革,使我们的改革既顺应公众需求,又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既勇于突破创新,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原载于《人民日报》,本文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