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机构改革最大阻力是调整权力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即将拉开大幕,众所周知,此轮改革的最大阻力是调整权力,或曰权力再分配。权力再分配从来不是容易事,社会能否参与权力分享,是对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
  政府机构为什么要改革?有的部门机构臃肿、程序繁杂、效率低下,有的事务多头管理、利益割据、权责不明,但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政府权力太大,手伸得太长,什么都想管都想干涉一把,管得太多,容易惹人嫌。
  尽管公务员上班打牌玩电脑游戏之类的现象屡有发生,但很多政府机关确实很苦很累、忙忙碌碌,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文件、跑不完的场子,只是吃力不讨好,老百姓不认可,说你在瞎忙。
  有些部门有时候确实很忙,比如评名牌,比如直接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比如热衷通过审批来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这些部门在体验权力带来的快感的同时,也在吞咽折腾带来的郁闷。为什么非得把不该做的事都揽在自己头上?为什么就不能想开点、放开点?为什么不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给市场、给社会管?
  但是,一涉及“分权”,这事就难了。有些是舍不得“割肉”,担心相关编制、经费没了,不愿放权;有些则信奉“审批就灵、不批就乱”,担心出现监管真空,不敢放权。说到底,还是对权力的恋栈与迷信。
  不走出权力欲望的泥潭,不打破利益割据的格局,政府机构改革谈何成功?不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新的权力划分,明确政府该管什么、什么要社会负责,政府机构改革谈何成功?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实现有效分权,是中国在新起点实现有效改革的关键。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务正业,把该做的事做好;让出社会活动和管理的空间,也为各类群团组织、社会中介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发育成长创造条件,激发社会的积极性,真正促进从“审批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政府精力有限,“越位”的事做多了,“缺位”难免增加。比如说,地方政府没必要以“宣传城市”的名义,花钱去追星、去办各样节庆,倒应该为困难人群多提供些公共服务,比如多建一些孤儿院,让类似河南兰考大火的孤儿少流点眼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