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远不过时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实习生 陈晓
  片名:《悲惨世界》
主演: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
  因为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斩获三项大奖,因为原著小说声名显赫,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公映便具有了经典重生的味道。
  电影《悲惨世界》源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自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讲述19世纪的法国,获释罪犯冉·阿让寻求救赎的艰难历程。从艺术表达上看,相对音乐剧这一表现形式,电影在时间、空间上做到了更大的发挥与扩展。比如影片开场,巨大的俯拍角度全景式展现了冉·阿让等一众罪犯在船厂服刑时的悲惨状态,给全片定下了深沉而厚重的基调;警察贾威尔多以大仰拍的角度出场,他高大的形象象征着法律的权威,也暗示了他因顽固的正义而最终殉道的命运。这些都是电影相对于音乐剧独有的表现手段,它不仅跳脱出音乐剧单一的视觉呈现,在视听结合方面也优于音乐剧。在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芳汀被逐出工厂流落街头,靠出卖头发、牙齿甚至肉体艰难度日的段落中,演员细致表达了一个身负舆论谴责的单身母亲沦落风尘的无助与绝望,唱段与镜头搭配得错落有致,极富戏剧张力。
  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该片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演员的唱功。在片中演员均为原声演唱,并采用现场实况录音。大段大段的演唱,生动展现了原著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比用台词表现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更令人称道的是几个小演员的表现,小柯赛特孤独童年中的无助与不安,在伊萨贝尔·艾伦灵动而忧郁的嗓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革命背景下早熟的孩子加夫罗契,怀揣革命信念却能从容游走于成人世界,他的活泼与老练,被小演员稚嫩的歌声演绎得也别有一番韵致。
  1862年,雨果在《悲惨世界》的自序中如是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雨果此言不虚,所谓经典,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唱词,每每还能击中现实中的孤独与悲苦,重温《悲惨世界》,我们获得的不单单是名著带给我们的思想力量,更是电影艺术带来的全新精神体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