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漂泊记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赵磊
  患有精神障碍的母亲在一次离家后失去音讯,年迈的父亲独自照顾儿女,却因家族遗传性脑内血管疾病去世。那一年,11岁的姐姐带着9岁的弟弟开始了他们长达3年居无定所的生活。
喜欢吃 爸爸炒的 豆芽菜
  “当时弟弟还小不懂事,他也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那时候天天哭,还不敢当着弟弟的面哭,都是等他睡着了。”小慧用低低地声音说着。
  小慧的父亲是安丘市景芝镇王水崖村的一个村民,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王水崖村在整个安丘市的所有村庄里,算是经济比较好的,但是,小慧的父亲家境却并不好。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到了40多岁还是“打着光棍”。
  与小慧母亲相识是在16年前。她们的母亲是云南人,自幼身体残疾,精神障碍,不能干活。小慧父亲在街上发现了她,好心之下将她带回家收留,两人开始在一起生活,并且有了第一个女儿——小慧。
  几年后,小慧有了一个弟弟——小龙。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算是很清贫,但是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这种幸福一直深深烙印在小慧的记忆中,时常会翻出来。
  “爸爸做饭很好吃,我喜欢吃他炒的豆芽菜。”小慧低着头,一边回忆一边说着。那个时候的小慧,在家里是不用干活的,只是偶尔帮着父亲掰玉米。小慧父亲在自家的地里种着花生、玉米和小麦,把这些收成卖掉之后,家里也够吃够喝,小慧和弟弟小龙也偶尔会有几件新衣服穿。
  小慧姐弟有一个大爷,在小慧五岁的时候,她的大爷因为患脑内血管疾病去世。当时,小慧还太小,并不知道,这个病是父亲家族患有的遗传性疾病。
  2008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小慧的姥姥来到王水崖村探亲,小慧的父亲殷勤的招待。结果,第二天一早,小慧的母亲和姥姥就一起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了任何音讯。那一年,小龙刚8岁。
  就在母亲离去的一年后,整日操持家务、思念妻子的父亲病了。病来的很突然,医院诊断是家族遗传性脑内血管疾病,不久以后,小慧的父亲就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在母亲离开的一年里,父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但是这个支柱在转瞬间轰然倒塌。这对于已经懂事的小慧,无疑于是一个晴天霹雳。
  父亲的丧事怎么处理的,小慧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她当时整个人都浑浑噩噩,放佛是在做梦一般。“当时弟弟还小不懂事,他也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那时候天天哭,还不敢当着弟弟的面哭,都是等他睡着了。”小慧用低低地声音说着。
想离开想跑, 但是门关着, 出不去
  姐弟俩受不了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己偷偷地搬回了以前的老房子。靠着村里人的救济和叔叔偷偷的帮助,姐弟俩慢慢地熬了过来。
  父亲去世之后,小慧姐弟俩就搬到了叔叔婶婶家住了。“一开始的时候,婶婶还对我们很好,后来就渐渐地不好了。”小慧说,婶婶家里生活条件也不好,她去了以后就开始帮着干活。以前很多没干过的活儿,小慧都开始学着干了,而且年幼的弟弟也会跟着一起去掰玉米。
  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过。“那时候吃饭很差,只想着能吃饱就行了,都是吃咸菜喝粥。干活儿很累,我和弟弟都不愿意干,但是也没办法。”小慧说,每到这个时候,她就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因为经常吃不饱饭,小慧姐弟只能溜出去,到村里其他人家中讨口饱饭吃。“我们就去别人家里去吃饭,他们看我们可怜,也让我们在他家里吃。但是,婶婶发现以后,就不让我们去。”
  在父亲去世后,小慧姐弟俩也就很快辍学了,因为没有钱交学杂费。当时,小慧读三年级,小龙读一年级。
  后来,小慧姐弟受不了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己偷偷地搬回了以前的老房子。靠着村里人的救济和叔叔偷偷的帮助,姐弟俩慢慢地熬了过来。
  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小慧开始自己学着做饭、学着蒸馒头、学着做菜。“我会做土豆、芹菜、菠菜什么的,做了给弟弟吃。”那个时候,小慧叔叔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
  在小慧的印象中,生活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婶婶经常去家里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去了我们就躲起来,藏到西屋里面睡觉。弟弟睡觉打呼噜,我怕被婶婶发现,就捂着他的嘴。”小慧说。
  有一次,小慧姐弟实在是害怕,就离开家,在村中流浪了一段时间。当时他们没有地方去,就在村里一个老太太的屋檐底下睡觉。因为是夏天,在外面睡觉并不冷。后来,老太太发现了他们姐弟俩,出于同情心,就将他们带到了屋里,让他们睡在床上。
  就这样,小慧姐弟在老太太家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被婶婶喊了回家。“回去以后,有一次出去干活,把搓子落在外面,结果叔叔婶婶知道了,用棍子打我。”小慧的头上挨了重重一棍,脸也青了。“我心里委屈,没说出来也没哭,就是想离开这儿、想跑。但是门都关着,出不去。”
在这里每天都过得 很开心,很幸福
  记者要离开福利院的时候,姐弟俩悄悄地告诉记者说:“在福利院里真的每天过得都很开心,觉得很温暖,很幸福。”

  “我送你们去个地方,能上学、能吃饭、能住着,你们去不去?”在2011年下半年的时候,邻村的一个村民找到小慧姐弟俩,许下了这样的承诺。小慧姐弟当然欣喜异常,在经过叔叔的同意后,两人被这个村民带到了青岛一家儿童寄托机构。
  这家机构是私人的,她的主人是一个韩国的老太太。小慧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些起色,除了离家特别远,没有归属感。“在那边的时候,小朋友很多,但是会想家,我知道我在青岛,不在潍坊了。”
  安丘市福利院院长张传民告诉记者,在青岛那家儿童机构中,还有收留了一些智力不正常的儿童,虽然小慧姐弟的生活有了改变,但是长期在那个环境中成长,毕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毕竟安丘才是他们的家。”
  在2013年,小慧姐弟辗转从这家儿童机构被送到了青岛救助站,又从青岛救助站送到了潍坊,最后由安丘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到潍坊将两姐弟接回了家。姐弟俩在福利院中度过了他们回家后的第一个春节。
  在外漂泊多年的小慧姐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再一次坐进课堂中。原本就上学晚的他们,更是因为三年的漂泊落下了太多的功课。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他们对于上学的渴望。
  安丘市福利院帮助他们联系了当地一所小学,小慧重新从三年级开始读,而小龙则是读一年级。2月2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安丘市福利院。这个时间小慧原本应该在学校上学,但是因为发生呕吐,所以到医院打针后就回到她的房间里躺着。
  听到记者来,小慧“腾”地一下就从床上坐了起来。小慧脸上红红的,但是明显精神很好。她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也懂得了感恩,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能上学我就觉得特别高兴,这个学校比我以前上的更大更漂亮,在这里叔叔阿姨也都特别关心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开心。”
  到了中午11点多,小龙也放学回来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两个孩子拿着新餐具到食堂打回了热乎乎的饭菜,懂事的她们还一个劲地让记者先吃。记者要离开福利院的时候,他们悄悄地告诉记者说:“在福利院里真的每天过得都很开心,觉得很温暖,很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