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观完纪念馆方知雷锋故事
专家称雷锋精神具象化有利于传承
  •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4日,学生在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参观。李珍梅 摄
  4日,在青岛汽车东站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向旅客介绍雷锋生前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实习生 崔亦鑫
  看了雷锋雕像,才知道雷锋长啥样;参观雷锋纪念馆,方知雷锋短暂的一生做了那么多好事。4日,记者探访了黄海学院、青岛汽车东站两个雷锋纪念馆,雷锋符号正向一代代市民讲述雷锋的故事。

镜头一: 雷锋叔叔长啥样 看完雕像知道了
  去年3月,青岛黄海学院建起全国首个高校雷锋纪念馆,3月是学校忙着接待参观的月份。
  4日上午,记者走进纪念馆,一座棕红色的雷锋雕像矗立在展览大厅门口,背后一排“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字格外显眼。讲解员于雪介绍,雕像高约两米,纯玻璃钢打造,由雷锋生前所在团捐赠。据说,这个雕像是跟雷锋本人最像的一个。在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里,332幅图片资料将雷锋的出生、苦难童年、学生时代、工作岗位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里面还珍藏了150件有关雷锋的实物资料。听完讲解,记者对雷锋和他的事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去年,学校大概接待了近两万人参观。”于雪说,不少学生参观后,对雷锋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些小学生不知雷锋何许人,我给他们讲解后,多数孩子都对雷锋及其事迹有了解,从照片中也能认出雷锋来。”
  除了对外开放,学校还把参观雷锋纪念馆作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以前说起雷锋只知道这个人名,但来纪念馆参观3次后,知道原来雷锋短暂的22岁生命里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二学生张炜婷说。
镜头二: 候车大厅设展牌 雷锋走近城市生活
  除了学校,岛城一公共场所也设立了雷锋纪念馆。
  4日早8点,记者来到汽车东站候车厅的雷锋纪念馆。该馆于2月初建立,馆内有雷锋之窗、雷锋港、雷锋电影放映以及自助咨询几个模块。在雷锋之窗里,摆着雷锋生前穿戴的军衣、军帽,使用过的军用书包、粮票、钱币、莱卡相机等,还有一封老战友提供的北京通县三中寄给雷锋的一封信。雷锋港则挂着各种有关雷锋的照片,墙壁上的液晶显示屏不间断地播放电影《雷锋》。
  候车室里等车的人并不多,但还是有两三个人在等车期间来到纪念馆。馆内的雷锋服务班班长李晶介绍,因为车站人流量比较大,设立纪念馆是为了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在车站里,经常会出现帮忙拿行李、买票等“活雷锋”出现。
  “刚才在等车的工夫,看了有关雷锋的事迹,觉得与雷锋更近了。雷锋精神不是大而空,现实中给人让个座就是学习雷锋。”乘客王女士说。正在等车的梁先生则认为,像车站、公园之类的公共场所,应多建雷锋雕像或者纪念馆。

专家: 雷锋精神具象化有利于代代传承
  “雷锋纪念馆、雷锋雕像,就是把雷锋精神具象化。让雷锋精神成为一个可看、可学、可做的实践。”黄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庆泽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听到“雷锋”这个名字,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花那么大力气建设这个雷锋纪念馆,不是要搞形式,而是要对雷锋精神进行常态化教育。”宋庆泽说,目前学校在敬老院、旅游景点、社区、汽车站等地方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参与志愿者达6900多人。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专家蔡勤禹认为,社会应该多建一些雷锋雕像、雷锋纪念馆等,一方面来让市民更好地了解雷锋,唤起市民对于雷锋精神的重视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物质性传承,融入每一代人的记忆中,让雷锋精神可以代代相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