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学雷锋”创造轻松的环境
本报评论员张峰
  •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学雷锋往往需要物质上的付出,甚至还要付出宝贵的生命。无论物欲横流和流言蜚语对这个时代精神的冲击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守最后的道德制高点——“雷锋”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却不能受到鄙夷和不屑。
  如果说哪种精神影响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并将继续发扬,“雷锋精神”肯定算一个。雷锋本人的事迹和印象虽然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化为一种精神符号,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远的不说,就说咱滨州,“雷锋”也是数不胜数,有迎着歹徒炸弹威胁挺身而出的民警张敏,有去青岛出差时勇救落水女童不留姓名的杜国强,有结婚30多年来悉心照顾五位老人、抚养残疾儿子的许慧,有三次深入冰河、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一对父子的张元星,还有乐于助人、甘愿被人骂作“傻子”的杨广和……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为行业带头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雷锋精神”。
  然而,“学雷锋”的代价却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除了物质上的甘愿奉献,还有不被人理解的尴尬和沽名钓誉的非议,有的伤害甚至来自被救助者本人,而这种伤害恰恰对“雷锋”以及要学雷锋的人打击最大。
  “学雷锋”要保持平常心,对于是不是受到表扬和称赞,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相反,对于不被理解和非议,也要保持强大的心理平衡能力,因为“雷锋”一旦受了挫折转而被无限制放大,也会对“学雷锋”产生消极的作用。
  对于“雷锋”之外的旁观者来说,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因为我们深知学雷锋往往需要物质上的付出,甚至还要付出宝贵的生命。无论物欲横流和流言蜚语对这个时代精神的冲击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坚守最后的道德制高点——“雷锋”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却不能受到鄙夷和不屑。
  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发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学雷锋”创造轻松的环境也是“学雷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