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广和——
每个人都应该是“活雷锋”
文/片本报记者赵树行王晓霜
  •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自从去年下雪后,杨广和的车里就多了把除雪铲。
  在滨州,一提到“活雷锋”,自然而然会想到杨广和。到目前为止,杨广和共获得76项荣誉证书,他的家就是雷锋纪念馆。杨广和说,他家已经20多年没有锁过大门了,平日里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我家的大门每天都敞开着,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近‘雷锋’,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2日,从阳信汽车站下车后,一位出租车司机便靠了过来,与他谈好价钱后,车便直奔大杨村杨广和家中。司机善谈,一路上滔滔不绝,不仅介绍大杨村的肉牛产业,还说大杨村里有个“活雷锋”,是他的同行,叫杨广和,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当他听说记者的来意后,到杨广和家门口时,便表示不收费,在记者的坚持下,最后只收了一半的车费。
  杨广和的客厅与别人家的不同,没有桌椅板凳之类的平常装具,尽是一些陈列柜、锦旗。锦旗是杨广和帮助过的人送的,客厅的墙上挂满了,不少还挪到了他卧室的墙上。大到印有雷锋头像的衣服、帽子、书籍,小到雷锋肩章、胸章、打火机,无一例外,陈列柜里全是关于雷锋的纪念品。
  谈起学雷锋的初衷,杨广和回忆,那还是在他13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去井上挑水,看到一个老太太因提不动半桶水而发愁,于是,他主动帮助这个老人把水担回家去。老人当时的感激之情杨广和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事,对于她来说竟是这么大的帮助,这么一件小事让她这么在意,是我压根不曾想到的。”
  这件事对杨广和的触动很大,让他认识到,尊敬是相互的,对别人好,别人就对自己好,让他在懵懂的年纪里仿佛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从此,杨广和便和“帮忙”较上了劲,他也不在乎别人说他是疯还是傻,只在乎自己干没干好事。
  2012年,杨广和成了积善中国组织的第一批会员,入会第一天,他便捐出1850元帮助8个贫困学生,这一年,他共捐出6000余元,这还不包括他车上的十三项免费项目,比如残疾人、军人、病人免费等等。
  去年村里修路,村委会决定不收村民的钱,由村里的企业集资,杨广和听到消息后拿上1000元交给村里,“村里修路是大好事,我挣不了多少钱,多少是个心意”。有一年,邻村的一个残疾人房子塌了,加上自己有病,就给杨广和打电话求助。杨广和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一个月,期间还掏800元替他修了房子。
  杨广和开出租,本就是个糊口的营生。平时遇上看病坐车的人,他都不会收费,而且他还往往主动替人家垫钱,“谁都有个难处,看病不够了先垫上,就医要紧。”所以,杨广和平时兜里经常揣着很多钱,一边是零钱,一边是整钱,就是时刻准备为别人应急。这两天,他又给别人垫上1700元,“不怕别人不还,实在不还肯定是别人有难处。”
  为了安抚妻子,杨广和动员她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也正是有了妻子的这些付出,一家人才能熬过那段艰难岁月。谈到这,杨广和对妻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来都是他帮助别人,妻子却一直在帮助他。
  杨广和的车上贴着雷锋像,身上别着雷锋像章,手机壁纸也是儿子从网上下载的雷锋头像。年前下雪,他自己一个人把村里的篮球场打扫干净,门口的路也是他打扫出来的。一个新扫帚已经被用秃,为此,他买了除雪铲。
  也许长年累月的奔波所致,杨广和身高183cm,体重却不到130斤,近年来,杨广和的身体开始透支,一些疾病开始找上身来。五六年前,杨广和就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对于别人的不解,他表现得很淡然。“谁都有那么一天,留着没用,捐出去或许还能帮到别人呢。”
  杨广和家影壁上有一幅迎客松,那是他自己画的。他说自己喜欢松树,也希望雷锋精神像松树一样常青。“学雷锋不能光在3月5日,要在每一天中,每一个人身上,学雷锋贵在坚持。”杨广和坚定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