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晚报爱心公社再添新成员
杨广和张红果担任爱心大使
  •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杨广和。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张红果。 本报记者 王泽云 摄
  齐鲁晚报爱心公社自3月5日成立以来,众多市民纷纷加入,通过这一爱心团体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一些常年坚持公益事业的知名爱心人士也相继出任爱心公社爱心大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一大批人投身到公益事业中。13日,杨广和和张红果也加入爱心公社。
杨广和: 爱心需要汇集在一起
  在滨州说起杨广和的名字,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年来,他开着他的雷锋车走街串巷,把雷锋精神宣扬到每个角落。杨广和是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刘庙办事处大杨村人。十几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他的出租车上贴有雷锋的画像,印有“学雷锋车”的字样,车的后备箱内装有扫帚、铁锨、灭火器、绳索、汽油桶等工具,以便随时帮助有困难的人,并给自己定下了十三项免费服务,残疾人、老人、小学生、军人等统统不收费。目前他共获得76项荣誉证书,他的家就是雷锋纪念馆。
  杨广和是以开出租为生的,但多年来,他开出租赚的钱远远不如他“送”出去的钱多。他的“雷锋车”开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雷锋精神就传播到哪里。平时遇上看病坐车的人,他都不收费,而且还往往主动替人家垫钱。所以,杨广和平时兜里经常揣着很多钱,一边是零钱,一边是整钱,就是时刻准备为别人应急。
  “现在学雷锋做好事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是件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要是一天不做好事,我就觉得浑身难受,已经形成习惯了。”杨广和告诉记者,虽然他每天都在学习雷锋做好事,但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他自己一个人能力有限,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人多力量大,我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小,比如一个需要救助的人需要一万块钱,那我一个人可能拿不出来,但如果有十个人,一个人出一千就可以帮他了,爱心需要汇集在一起才行。”
  对于担任本报爱心公社的爱心大使,杨广和感到非常高兴,“只要有需要帮忙的,不管是出钱、出力、需要车什么的,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在遇到需要帮忙的人时能帮就帮一把”,得知齐鲁晚报爱心公社成立,杨广和极力赞扬,“我非常愿意加入你们这个组织,这样我觉得我不是孤独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都能来加入这个爱心组织,贡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
张红果: 一次爱心,他们可能终生受益
  “齐鲁晚报成立爱心公社,为和谐社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觉得非常好。”张红果说。本报2月27日以《终生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为题报道过社区美好人物张红果终生义卖作品做公益事业的事迹,得知本报组织的爱心公社后她积极加入,并应邀担任爱心公社爱心大使。
  张红果是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研究员,2013年1月14日开始担任滨州市培风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其作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被“阳光路上”全国书画展组委会永久收藏。
  “我们解救他们一时,对于他们来说就有可能受益一生。”现在张红果的义卖作品正在陆续准备中,她将用义卖的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张红果说:“咱报社的爱心公社活动特别好,我希望咱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做得越来越好。很多事都需要你们媒体,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做好事。”
  “我的作品主要以国学为主,包括四书五经等。”张红果说,现在不少人只注重名利,忽略了奉献爱心,也把传统文化丢到了脑后,很多孩子很少了解古代圣人,“我觉得应该把国学知识普及大众,让百姓领悟到圣人的智慧,只是呼吁还不够,我觉得最根本的得从孩子抓起。”
  (记者 王晓霜 王泽云 实习生 李晓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