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莘县张寨镇三刘羡村“第一书记”贺广文履职一年
村里有了柏油路和农家书屋
本报记者刘铭刘云菲
  • 2013年03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贺广文钻进蔬菜大棚,查看圣女果的长势。   ◤宿舍十分简单,贺广文正在电脑前研究新农村建设政策。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2012年4月,莘县张寨镇三刘羡村来了“第一书记”,他叫贺广文,任职前担任省新闻出版局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处副处长。
  村民不曾想到,“第一书记”贺广文来到村里才半年的时间,村上的主干路不仅全修了,还建起了农家书屋和体育广场,很多村民还盖起了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路。
  莘县张寨镇镇政府办公楼里一间简单办公室就是贺广文的“家”。虽然是初次见面,贺广文坐下就和记者聊起天来,就像是一位老朋友。
  在他办公室的墙角处,一辆自行车格外显眼。这是贺广文在村上的交通工具。每天他骑自行车15分钟上下班。“省里给‘第一书记’配了自行车,三刘羡村离镇上不远,骑自行车还能锻炼身体。”
  贺广文说,作为“第一书记”派驻到农村,他并没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回到农村和农民们打交道一点也不陌生。“在农村没有上下班一说,乡亲们什么时候有事,我就随叫随到,我的工作离不开农民,农民干活没点,我上班就没点。”
  村支书王佃宝说,村民谁有事找到贺广文,他都不会推辞,尽可能帮忙,“有个村民给阳谷一家企业拉货,可是企业欠他10多万的运输费一直不给,他找到贺书记,贺书记多次帮忙联系沟通,事情才有了解决。”
  “贺书记还与莘县文广新局联系,为省新闻出版局帮包的5个村的致富带头人、一些大棚种植户申请了22套卫星直播接收器,方便他们学习农业技术;为各村申请了五万元的文化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王佃宝说。
只要乡亲有事,“书记”随叫随到
一个贫困村,半年时间修了路
  三刘羡村是一个贫困村,贺广文沉下心来,调查民意,帮助村民脱贫。
  按照省交通厅下发各村的道路建设指标,拨款20万元,市、县配套20万元,他与县交通局协调,确定了三刘羡村修建2.5公里的村路,一共五条,其中一条命名为“生产路”,这条路直通向村上的蔬菜大棚基地。村民说,以前这条路是土路,货车来拉菜,进都进不来,“路不好,菜卖不出去,贺书记来了,把这条路修好了,路也宽敞,我们拉菜可方便了。菜卖得也好,一年能挣个六七万。”
  村上的体育广场也建起来了,水泥台面已经打好,体育器材也快安装了,村上还成立了农家书屋,省新闻出版局发挥优势,投入1500多册各式新图书。省农科院还无偿为村里提供了1千斤小麦良种,现在已经种上了。
  “局里派出的5位驻村‘第一书记’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传达、学习扶贫政策,通报各村工作情况,相互学习,交流工作经验。”贺广文说。
  大学生村官杨磊刚到村上任职两个月,负责管理农家书屋,“这里大多数是农用技术书,对农民非常实用,也有很多我们年轻人喜欢看的书。贺书记这人很平和,但是对工作很认真,每天都要检查我们的工作日志,这个书屋的柜子,都是贺书记拿出自己的办公经费买的。”
站在村民角度想问题,帮村民致富
  贺广文说,省新闻出版局领导非常关心“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宿华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第一书记”领导小组。“第一书记”驻村后,局领导三次带队到5个帮包村调研指导,帮助制定发展规划。
  “我干的工作非常普通,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还要靠农民,站在村民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与他们真诚交流。”贺广文说,省新闻出版局派驻的五位“第一书记”,工作都各有特色,尽职尽责。南杨庄“第一书记”邢攸林到村当天就召开了村两委及党员大会。前董村“第一书记”张永红对照“五通十有”的要求,找出了村里存在和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脱贫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尚庙村“第一书记”黄久隆买上慰问品,看望年迈的老党员和特困户。潘庄村“第一书记”张琳所在村里一直没有办公场所,田间地头就成了他的办公场所。
  贺广文介绍,日前,按照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要求,局机关普遍建立起支部联村、干部党员联户工作,有5个支部与5个村结成对子,9名党员干部与9户村民建立了帮扶联系。“‘第一书记’派驻到农村,就是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会一直努力,完成任务。”
村民心声>> 让书记再留一年吧
  今年2月1日,省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一行赶到聊城莘县张寨镇,并到5个村庄走访慰问,这笔慰问品的支出是该局取消年底联欢晚会节省下来的费用。当走访到张寨镇尚庙村时,76岁高龄的王佃章打开了话匣子,一再强调“让书记再留一年吧。”
  三刘羡村第一书记贺广文坚持天天走访农户、蔬菜大棚种植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具体掌握被访户的家庭人员结构、家庭经营收入、生产生活方面的设想、对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要求和建议。
  南杨庄“第一书记”邢攸林到村当天就召开了村两委及党员大会,把“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做了介绍和说明,而后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村民张玉隧主动向他建议结合本村的优势,发展花卉和绿化用苗木种植。
  前董村“第一书记”张永红对照“五通十有”的要求,找出了村里存在和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脱贫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尚庙村“第一书记”黄久隆是全省582名“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现在,他所帮扶的尚庙村通上了马路,装起了路灯。
  潘庄村“第一书记”张琳所在村里一直没有办公场所,田间地头、蔬菜大棚、蘑菇棚、街道路边就成了他和村民交流办公的场所,晚上回到住所认真整理,撰写所感所悟。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进村无公路、无办公场所或者办公场所陈旧,危房改造缺资金,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强身健体无器材,农技知识更新困难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位“第一书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协调交通部门,为5个村争取修路指标近11公里。为5个村办公场所争取建设、维修资金18万元,争取村民危房改造补贴3万元。
  “让书记再留一年吧,要是非让走,我就抱住书记的腿不让走。”尚庙村76岁的王佃章老人说,逢年过节想着老少群众,“第一书记”看到村里有干活的也下地干活,一个月工资都剩不了几个钱,这样的书记怎么能走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