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残联3位“第一书记”带村走上幸福路
过了半辈子,首次喝上自来水
本报记者刘铭实习生潘晓君
  • 2013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第一书记”给村里安上了自来水。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村里的自来水终于通水了!”3月20日上午11点半,莘县张寨镇郝庄村郝庆贵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了出来。在省残联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从春节前开始施工铺设管道,现在村里近400户村民终于可以吃上自来水了。
路灯、监控咱村里都有
  “村里有部分路段是2005年修的,现在已经出现破损,应该争取早日修复一下。”20日上午,记者赶到莘县张寨镇郝庄村时,村两委正在召开会议,研究村里修路、帮扶等问题,参加会议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讨论热烈。
  省残联组织部部长、尚庄村第一书记李金山说,初到村里时,听到村民有些议论,说省城来的干部就是来镀金的,呆一阵子就走人,还不是做做形式,装装样子?“面对群众的质疑,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走村访户,利用农闲时间在街头巷尾与村民交谈,掌握了驻村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只有办实事才能聚人心,解决难事才能心贴心。”这是李金山和郭金亮、郑汉琪的一贯认识。初到尚庄、郝庄、东大寺村,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穷。李金山三人落实行政村通柏油路资金265万元,修筑公路8.3千米;落实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25万元,建设尚庄、东大寺村村级活动场所200余平方米;落实健身场所建设资金20万元,修建村民健身活动广场3处。 
  “现在大街也亮堂了,路灯、监控什么都有了。”72岁的卜凡亭说,看看一年前的村里环境,和现在比比,当时真是想不到会变化这么快,那时候连想都不敢想。
60岁第一次喝上自来水 
  “遇事先和村干部商量,充分听取、尊重他们的意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请村干部出面,树立他们的威信;外出协调工作、寻求支持时,请村干部全程参与,不断丰富他们的阅历。”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李金山、郭金亮、郑汉琪推行“五步议事法”,让村民参与、村民研究、村民决策,重大事项经80%以上村民通过就能实施。 
  李金山介绍说,来之前尚庄村和东大寺村都通上了自来水,唯独郝庄村村民还喝地下水。在省残联党组、理事会强力推动下,才有了村里自来水建设等项目的落实。
  郝庄村郝庆贵说,原来看着有的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没什么感觉,后来发现不仅水质好,而且方便,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有水用了。但由于郝庄村村子比较大,铺设自来水管道的事就搁了下来。 
  “哎呀,刚才开会前还没来水呢,会一结束水就来了。”今年60多岁的郝大爷接了一桶水笑着说,没想到这过了大半辈子了还喝上自来水了。 
33人组团赴寿光取经 
  李金山告诉记者,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集体经济方面,三个村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想受穷种大棚”,“胳膊拉细啦,绳子拉断啦,贷款8千变1万啦”等言论,源于十几年前部分干部种植蔬菜大棚的经历。  为打消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协调省残联出资3万元,组织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致富带头人33人赴寿光、青州等蔬菜基地参观学习,聆听了王乐义如何当好村官、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专题报告,从此村里又开始大棚种植。同时,落实产业扶贫资金90万元,建设冬暖式大棚、大拱棚200余亩。 
  “说起种大棚都有些后怕,万一赔了怎么办?”尚庄村的卜祥群说,后来在李金山书记的带领下,才开始尝试继续种植。“我今年是第二年种大棚,一共9亩大棚,西瓜、豆角是主要的,尤其是出去学习了一趟,感受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技术。”  同时,募集社会资金30万元,动员三个村的村民自愿参加,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既服务村民,又能分别为三个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2万元。预计到2013年底,尚庄、东大寺、郝庄分别可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3.8万元、6.2万元、3.8万元,提前一年完成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的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