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郭静 李钢 吉祥 3月24日发自莫斯科
“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开始前,几位俄罗斯商人不停地在大厅里走动,见到中国商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交换名片。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中俄友好对自身有利,两国关系的发展才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24日上午,我们又一次来到习近平下榻的总统饭店,这个俄罗斯著名的国宾饭店,距离克里姆林宫不到两公里,见证了中国新任国家主席的首次出访。宾馆正对着的列宁大街路口,警戒线已经撤离,露天停车场上,我驻俄使馆的车辆也少了很多。总统饭店大门口,中俄两国国旗迎风飘扬。 这两天,我们追逐着习近平主席的访俄步伐,从总统饭店到红场,再到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的每一场公开活动,都广受关注。印象最深的是,23日上午,为了听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数百名俄罗斯学生在莫斯科国际学院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考虑到莫斯科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这种热情可谓超乎寻常。 他们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国国家主席的演讲?几位俄罗斯学生的回答,他们关心中俄关系这样的大事件,但更希望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信息。 比如,学汉语的玛莎想知道将来去中国工作会不会更简单,而她的同学谢尔盖则关心演讲会不会提及青年交流的事情,因为他一直想去中国留学。在22日晚上举行的“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开始前,几位俄罗斯商人不停地在大厅里走动,见到中国商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交换名片,人脉有时就意味着商机。 当媒体聚焦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就国家利益进行会谈时,这些具体到每个人的关切恰恰为此提供了生动的注脚。看上去,这些发生在宏大事件下的个体关注,并不那么显眼。不过,也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中俄友好对自身有利,两国关系的发展才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