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帆竞发新人和(下篇)
  • 2013年03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以新的方式大步前进,全民正在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与此同时,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视界不断开阔。为此,本报特别开辟“新农村 新视界”系列专题报道,探访威海部分乡镇村落。本期带您走进荣成市人和镇,带您了解新农村的新视界,见证新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专刊记者 侯真珍
□通 讯 员 尹潇渊 王贞昌
  荣成市人和镇地处荣成市西南端,全镇辖8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6.3万人口。全镇总面积109.9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6华里。2012年实现经济总收入206亿元。
  近几年来,人和镇立足区域农村实际,采取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快慢结合、阶梯推进的方式,力促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同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镇目前已有39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工作,2013年新确定的5个新农村建设村正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当中,预计2015年底前全镇8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北齐山:庄户剧团唱响四方
  北齐山的庄户剧团组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最早是京剧团,几经发展,变成了现在拥有40多人、能演出六七个整场大戏的正儿八经的吕剧团。剧团的组织者、年过六旬的陈建华大叔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村里为了搞好剧团,可是没少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村集体投入十多万元建成了一个露天剧场,把一个废弃多年的仓库改造成了室内剧场。如今,北齐山的吕剧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准,一年四季闲不着,除了举办各种吕剧交流活动和参加文艺汇演,还经常到周边乡镇、村居演出,他们还经常代表村里、镇上,参加区里、市里的比赛,屡获佳绩。
  谈到村里这个名气不小的庄户剧团,北齐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明认为:我们的剧团虽不算大,却在活跃村居文化、促进基层文化建设上派上了大用场,他们不仅展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弥补了农民文化生活的不足,而且也会让村里的的村风、民风更加和谐。
邢家村:山沟里飞出幸福的歌
  邢家村位于人和镇最东端,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2009年,在外经商多年、身为荣成市人大代表的姜忠强服从组织安排,走马上任,担任了邢家村党支部书记。
  姜忠强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全面清理“三大堆”和拆除乱搭乱建,为了给村集体节省开支,他把自己的两台挖掘机无偿地投入到整治第一线,其中一台连续干了两个多月。同时将属于自己公司的原材料、职工无偿安排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姜忠强先后为村里投入的资金有80多万元。
  无声的行动,感召了广大村民,大家纷纷参与到环境整治和硬件建设中,全体群众自愿地捐献义务工,没用多久,一个绿、美、亮、净的新邢家村就展现在人们面前,邢家村也被评为2011年度威海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据村民王福本介绍,姜忠强上任后,利用自己企业的市场基础和客户资源,成立了一家建筑施工队,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70多万元。2011年,村里一次性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免耕机等农用机械设备,每家的种子、耕种、收获等的劳作和费用一律由村集体承担,从此,邢家村的村民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多少辈农民的梦想在邢家村得到了实现。
  在记者和姜忠强的交流中,他一直在谋划着村子近期的安排和打算,看到花生收获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他要考察一种全自动化的花生收割机,一个新型节水剂项目已经考察成熟……邢家村未来的蓝图,在外人也许难以想象,但在务实而又善于经营者的头脑中,这个目标其实触手可及……
南石硼村:多方援手圆梦新家园
  2011年秋天,对于南石硼村来说意义非凡。新农村环境整治本来没有南石硼村的名额,但是村党支部书记刘思安看到其他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召开了村民会议,决定参与到政府统一组织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来。就这样,南石硼村吹响了环境整治的号角。
  “我们村当时集体年收入才4万多元,跟环境整治的投入来比,简直杯水车薪。市里看我们村的决心不小,就给我们村找了个帮扶单位——荣成财政局。”村民刘文德介绍,荣成财政局确实真帮实扶,为我们村解决了很多资金困难。可是修街道,搞绿化,加固水库,安装净化水……没有一样不需要钱。为了让老百姓有个舒心环境,村支书刘思安放下面子,四处“化缘”。走济南,跑北京,找遍了所有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并组织了驻地企业联谊会,最终筹措到了100多万元。靠着多方筹措到的资金,南石硼村顺利完成了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被评为2012年农村环境整治先进村。
  在村委办公室,鲜艳的奖状分外醒目,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聚着全村百姓的期盼,也包含着心系家乡的游子们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大疃刘家:小山村的新风尚
  一大早,记者在大疃刘家村中央的文化广场碰见保洁员周景卫在收集垃圾。他告诉记者,为了改变村民不讲卫生的习惯,村里为每户村民购置了一个塑料垃圾桶安放在门前,村民每天只需把生活垃圾放入自家桶内,收集、转运、处理等工作就全由专职保洁人员负责了。村里每天派专人挨家挨户收集垃圾,然后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还投入资金建立了填埋式垃圾箱。“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看到的最大变化,村里比以前干净多了。”周景卫老大爷感慨道。
  自去年春天开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波的带领下,大疃刘家的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周大爷介绍,村里建成了填埋式垃圾箱,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达到一定的吨数,镇上还有会奖励,“我们村一个季度能奖励1305元,清理自家的垃圾,还能赚钱呢。”
蟠龙石村:变废为宝巧整治
  在美丽的槎山脚下,有一个别具一格的蟠龙石村。村子靠山,石头多,本来不算什么问题,但想不到这满村的石头却给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据村妇女主任初秀丽介绍,蟠龙石村有150多户,因为靠山石头多,每户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做成的,上山采石头根本不花钱,搬回家就是自己的了。只要谁家盖房子,就上山采石头,只要采石头,肯定会多采,盖完房子,多余的石头就堆放在家门口。自2011年10月份村里启动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这些盘踞村内多年的巨石的清理成了一个大难题。石块太大,搬不动,大家就用电锯把大石头切割成小石头,一块一块的搬走。“还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崔习建有办法,村里把村民门口的石块买下来砌水沟,这样不但变废为宝,还为村民带来小小的收入,村民都很配合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石头的难题解决了,在热心村民刘世芳等行家里手的热心帮助下,工作顺利推进,如期圆满完成了环境整治工作。
  “以前村里到处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石堆、草堆、粪堆、垃圾堆随处可见,家禽牲畜满村跑。现在的生活环境,当初想都不敢想啊。”村支部书记崔习建对记者介绍说,“下一步要加大硬化和亮化的投入,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亮更美。”
路家庄村:河道整治工程让农村变了个“新模样”
  在人和镇路家庄村,有一条路家河。2011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路家河的改造成了困扰村党支部书记于新明的大难题——河道杂草丛生、淤塞严重、排水不畅、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自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路家庄村着手对路家河进行了综合整治,挖宽河道,疏浚淤泥,建成了一条长240米、宽2米的河道防护栏。
  如今,路家河成了路家庄的一处靓丽景点,在一片翠绿中更添灵动之美。孩子们在河边嬉戏打闹,大人们围坐闲聊,不觉日暮西山,才踏上回家之路。村里妇女提着篮子过来洗刷,“这塘已多年不用,清理后现在又可以在塘边洗洗刷刷了,真方便。”60多岁的宋业林大爷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在这河边长大,现在我还真认不出了。”
  朗朗蓝天、悠悠白云、青青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带给路家庄村民一种全新的温馨感受。
千军石村:小花园里的大晒场
  2010年,千军石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全村230户全部投入环境整治的大潮中,动用人力和机械,清理垃圾、粪堆、草垛,硬化道路,拆迁违规建筑,紧接着转入造林绿化,前后投入70多万元,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环境整治工作。
  据村党支部书记夏清国介绍,千军石村虽不大,村内企业却不少,涵盖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冷藏厂、鱼粉加工厂等多个产业,是威海最大的干鱼集散地,是天然的干鱼晒场。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经济,村委鼓励村民发展海产品加工经济。村民马永利是海产品加工的受益者,他对记者说:“现在的千军石村,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环境整治工作。”
  如今,在千军石村,处处可见脸上洋溢着满足笑容的村民。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向世人讲述着新农村、新生活的温馨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