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待持久“瘦身”须有细节保障
市民呼吁公开公务接待费,莫让“新风”变成“一阵风”本报记者邢振宇
  • 2013年03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一些酒店进行“平民化调整”。省城旅游路鱼翅皇宫大酒店一部分被切分出来,改造成定位中档消费的风味城。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中央“八项规定”推行至今4个月,我省各地出台相关规定,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新风气扑面而来。这股“新风”能否持久?老百姓对“八项规定”的执行有什么想法?他们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因为没有具体详细的标准,一些人弄不清公务接待费用究竟有多少,都可以接待哪些人,宴请人数有何规定。一些专家指出,国家应出台明确细化的统一标准,甚至是法律。
改变
一些单位接待费 下降三分之二
  会议“瘦身”、接待从简、出门不封路……在省城各单位落实“八项规定”以来,呈现出诸多新气象。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对于“八项规定”,老百姓拍手叫好,一些干部也为脱离“白天会桌,晚上餐桌”的情况而支持叫好。
  “对于基层来说,接待应酬明显减少了,可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业务。”长清区归德镇宣传办李志说,以前基层确有迎来送往的情况,现在接待工作一律在食堂进行,吃工作餐,明令禁止饮酒,参与接待时严格限制人数。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莹莹说,把以往接待应酬的时间,用来“走访串门”。最近他们把辖区内所有低保户走访了一遍,忙得不亦乐乎。“会议短了、应酬少了,感觉自己轻松多了。”省民政厅办公室李峰认为,“八项规定”执行越到位越好,这对公务员是一种鞭策。
  在淄博市高青县委工作的吕正涛算了一笔经济账,“八项规定”实施以后,财务支出明显降低,单位接待费用下降三分之二,效果非常明显。
  但一些商家生意不好做了。“今年烟酒销售量下降三四成,以前一些单位的老客户不来了。”一位从事烟酒销售的零售店老板说,一条街上十几家店,有些快要关门了。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小李说,该公司主要销售阿胶礼盒,以往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主要客户,今年销售额大幅下降。
  27日晚9时,记者在省城几条主干道走访发现,星级酒店就餐人员减少了,在KTV、酒吧等场所娱乐的人也明显减少。
细节  请了谁谁作陪,也应向社会公开
  “接待一切从简,但是缺少统一标准。”在省城一家国有银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八项规定”出台后,银行内部餐厅马上撤掉高档白酒,海参、鲍鱼等菜品也没了。“有时会担心被请一方有不受重视的感觉,所以我们盼着有统一标准出台。”
  在齐鲁制药工作的苏宪礼说,“八项规定”中,有些规定不具体,没有一个准确的度,这给个别人的“舌尖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规定中多次提到“一般情况”,但没有具体指明是何情况。“要厉行勤俭节约”,花多少才算节约,也应有个标准。原来花5000元,现在花3000元是否算节约,2000元能否搞定?所以更渴望统一详细的标准。
  公务接待啥标准?都“接待”谁?宴请人数多少?据了解,国家曾对公务人员的用餐及接待标准做过规范,但这个标准很多年未变,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物价水平,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细化的统一标准,各个部门和省市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
  “八项规定严禁超标准接待,并不是杜绝公务接待,但由于没有一个执行标准,给监督监管带来困难。”一位长期在纪检部门工作的基层干部认为,在地方上,经常有超规格、高规格接待,来一两个客人一桌人陪吃,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标准、细则上模糊不清,有太多可“自由把握”的空间。国家需要出台一部可执行的公务接待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这样纪检部门监管更便利,宾主双方也轻松。
  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柴振光表示,公众最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有公务接待费,公款吃喝请的谁、吃的啥、谁出席作陪等细节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才能规范公务接待,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建议  长期坚持需要法律支撑
  记者采访中发现,会风、吃请、送礼之风确有明显改善,但是不论市民还是干部,都希望这阵“风”要一直刮下去。
  不少市民认为,如果没有长期坚持不懈的监督,并配套相关有力改革措施,时间一长,有些情况就会有反弹可能。“八项规定”推行以来,各级干部在制度要求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压力下,开始转变作风。但个别人在观望,认为不会持久地抓下去。
  在省直部门工作的张琳琳说,社会风气是长期形成的,思路和观念的转变过程就是习惯的改变过程,而习惯并不容易改,所以需要制度的执行,长期坚持。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表示,历史上制定过不少类似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规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最后不了了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多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有的规定甚至已沦为一纸空文。
  “‘八项规定’只是一个政策,而没有形成法律。”省政协委员、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建议,为避免好制度“一阵风”,政府应该借机制定出台有关“三公”经费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