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敬畏传统
  • 2013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多年来,我们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都还没有达到观念上的一种自觉,就是首先重视、继承好,继而才能革新,却只偏于强调“改”。结果,常发现改了之后,还不如不改。
  □ 苗得雨

  以前,人们称京戏为“大戏”,“拉锯、扯锯,姥娘家门前唱大戏,请闺女,搬女婿,亲家母,你也去……”那是逢年过节似的高兴。当年在农村,村里没有演新剧目的业余剧团时,开晚会都是让唱京戏的唱上几口,唱《四郎探母》、《游园惊梦》或《四五花洞》,有一个唱腔极好听,根据记忆,现在对照,就是南梆子。
  那时,官方对京戏不禁止,但也不提倡,提倡的是改编的或新创作的,如《逼上梁山》。有的内容有现实意义,也允许演,如《童女斩蛇》,可以配合当时的反封建迷信。虽然界湖镇(今沂南县城)戏班那个赵德仁已是三十好几的汉子,演童女还是很感人。普通百姓对京戏,不管是旧的还是新创作的,都喜欢。
  当年在农村,壮年以上的人,会哼唱京戏的不少。我们邻村有个戏班,每次演出,四周的庄人都去看。这个戏班,是一个叫“疤瘌脖”的老艺人带起来的,演出时,他敲皮锣,即掌鼓板,乐队听他指挥。他不要什么待遇,只要管饭就行。远村的和庄戏班,规模大,有一年我们村请他们来,唱了三天三夜,没有重样,我生病刚好,一场没漏,把眼睛看得好几年晚上怕见电灯光。那三天三夜,区上徐会长趁机上台讲话,台下总不安静,他高声喊道:“大家听我的!”指指后台:“那些都是胡嘈杂!”可是,大家还是愿看“胡嘈杂”,希望他早些讲完。和庄戏班是一个女艺人带起来的,那女的在戏中也扮演角色,演的戏有《青风寨》和《诸葛亮招亲》,我后来注意,但一直没见在哪里演过。我们小少年,也模仿:“诸葛老弟,几日未见面了?”“三日未见面了!”“如同——三秋啊!”
  界湖镇的戏班,历史更久远,是大地主袁钿扶植起来的,起于1901年,经过了“长、春、富、贵”四个班,每班60人,会一百二十多个剧目,一帮专业人员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那一带看“大戏”,主要看他们的。当过界湖公社书记的阎文征,在书中专门写过这个戏班的发展过程,对革命以后的新剧团,倒没写。这个戏班,正式名称是“界湖国剧社”。看,不光“大戏”,还是“国剧”哩!有人为贬他们,称“裹脚社”,但心里还是喜欢。关于名角马廷献、赵德仁,有许多传说故事,还有个饰演过“店小二”的小伙子袁风泉,长得很帅,是我的好友。一次他们去石门村唱戏,让“棂子门”地主家姑娘约去,请吃了一顿,都说是那姑娘看中了他。
  进城后,我先迷京戏,去大众剧场看市京剧团演的《红须客》,看得入迷。后来,眼睛好了,迷上了电影。
  多年来,我们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都还没有达到观念上的一种自觉,就是首先重视、继承好,继而才能革新,却只偏于强调“改”。结果,常发现改了之后,还不如不改。艺术上一些年深日久成功的东西,动不动就改,这仿佛成了俗话说的“班门弄斧”,轻易而轻率。艺术的生命力是否长久,并不只以新与旧来区分。样板戏,是在全国大抓革命现代京戏的基础上抓出来的,影响了一两代人,人们差不多都会唱上几句。但当旧的都出来以后,大家发现经过大力改的、新创作的,还是略逊一筹,或叫“略失文采”吧!如京戏中有三个最好的调:南梆子、四平调、反四平调,样板戏中大大小小从头到尾没有这几种唱腔。原来是江青不让唱的,说是“靡靡之音”。毛主席却不,他喜欢,他曾让人找会唱京戏的姑娘专唱南梆子《霸王别姬》,自己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跟着哼唱。京戏的发展,是徽剧进京以后,广泛吸收、创造、发展成的,吸收了包括高亢激昂的秦腔、委婉优美的昆曲以及其他一些戏曲,以至民间小调,发展成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任何剧种、任何剧种也不能取代的剧种,这就是人们说的“大戏”、“国剧”。有一天我看电视,听了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唱,不管旦角、生角,还是其他角,不管舒缓或迅疾,都优美动听,许多地方,是从头至尾的半拍。音乐家能明白昆曲为什么好听,白先勇先生有眼光,他将昆曲推荐到世界各地,受到了欢迎。这一事,让我们很受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