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殡葬渐兴 仍有不少瓶颈 |
海葬在青岛发展22年殡葬率只有3%,观念是最大制约因素本报记者陈之焕 | |
- 2013年04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内的树葬,占地很小,价格较普通公墓低很多。 记者 王晏坤 摄 | | ◥去年春天的一次海葬,逝者亲属冒雨参加(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
|
海葬作为一种最经济最环保的殡葬形式,在青岛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免费政策的推出,接受海葬的人数大幅增加,但总量仍很少,在起步不久的烟台和威海则更少。同样像树葬、壁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发展也比较缓慢,传统观念是制约绿色殡葬的最大瓶颈,另外还有政策方面的因素。 记者3日从青岛市民政部门获悉,4月21日,青岛将举行今年的首次海葬仪式,目前报名者已有近600人。相比过去这也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目前民政部门正着手准备一些更易于被逝者家属接受的形式。 据介绍,自1991年至今,青岛市共举行海葬66次,涉及7911名逝者。自2010年青岛市实施免费海葬后,每年约有1800名逝者由亲属报名参加海葬,约占青岛每年死亡人数的3%。2013年4月21日举行的海葬就有接近600名逝者由亲属报名参加,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海葬也由开始的定期举行改为常态化举行,即根据报名人数不定期举行海葬。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山东省的烟台等沿海城市也陆续开展海葬。除此之外,一些内地城市也开始组织市民参加海葬。自2011年起,淄博市民政局就组织当地居民报名到青岛来进行海葬,每次约有100名当地逝者由亲属报名参加海葬。 青岛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参加海葬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家里经济条件特别差,买不起墓地,被迫选择海葬;另一类则是思想开放,提倡绿色环保,主动要求进行海葬的人,后者所占比重较大。该工作人员介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逐步转变,但这个转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是影响绿色殡葬的最大因素,政策因素还在其次,但在短期内受政策的影响无疑更明显。 记者从烟台有关部门获悉,海葬在烟台出现也已有近10年的历史了,但从事海葬的民间机构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全合法的身份,受人们观念和政策的双重影响,烟台的海葬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威海虽然海葬也起步很晚,但可喜的是该市继青岛之后,去年也推出了对本地户籍的逝者免费海葬的政策,去年海葬了80多名逝者,今年海葬的报名已经开始。 除了海葬,近年来,我省各地都推出了多种绿色殡葬形式,像树葬、壁葬等等,像海葬一样,它们的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像壁葬在烟台已经存在了14年,而在全省首个推出壁葬的永安公墓,至今选择壁葬的只有近700人,且大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差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