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面燕儿 捏出春天 |
30名小记者来到社区学捏清明面燕儿,体验一把民俗乐 | |
- 2013年04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小记者将做好的面燕作比较,看看谁的更美? | | ▲小记者当起老师,教教小伙伴。 |
|
□记 者 李彦慧 □实习记者 杨 晨 报道
本报4月3日讯 “清明燕,端午蛋。”清明节,威海有捏面燕迎春习俗。3月31日,本报小记者体验活动走进环翠区西北村社区,跟随社区民俗老人学习捏面燕,学习清明节的传统习俗,30名小记者动手体验了一把民俗乐。 当天上午9点,本报小记者专家团的刘斌老师先给小记者们讲解了清明节的由来、威海清明的习俗、面燕儿的由来以及体验过程中该如何观察,如何就亲身体验写出自己的小感受。 随后,小记者们在社区面塑高手的指导下,揉面、捏出燕子圆圆的小脑袋、剪嘴、按翅膀、粘眼睛……忙得不亦乐乎。86岁的社区老人黄学玉向小记者们介绍,清明时节,正是燕子归来的时候。胶东习俗要用过年剩下的面团捏成面燕,迎接即将回来的小燕子,为一年的春天祈福。“捏面燕,揉面很有讲究。不能太软,不然做出的燕子没有精神,也不能太硬,不然面团容易裂。”黄学玉一边把揉好的彩色面团分给每个孩子,一边给孩子们讲着制作步骤。 “奶奶,小燕子的翅膀怎么做呀?”“哇,这面团能做多少小燕子呀?”很多小记者都是首次捏面燕,将彩色的面团捏在手里,孩子们很是兴奋,围住社区老人们问个不停。来自西北村和海城社区的面塑高手很有耐心,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捏出小巧玲珑的“清明燕”。 与很多首次接触捏面燕的孩子不同,有捏面燕经验的小记者於睿婷很快完成了第一个作品,并得到老人们的赞许。高区一小的小记者徐一宁则捏了个背着小燕子的大燕子,还给大燕子按上了搂住小燕子的翅膀。小蜗牛、大刺猬、燕子一家,掌握了一些小技法的小记者们很快就不满足于简单的面燕,开始发挥想象力。“看我这个是个大汉堡!”“我捏了个爱心!”小记者们开心地体验了一把民俗乐。 “蒸好的面燕儿好香!” 3月31日上午10点半,民俗体验活动进行了约一个半小时,不少小记者还意犹未尽,想多捏几个面燕儿留作纪念。结果,社区的老奶奶揉的一大盆面团早就被一抢而空了。 捏面燕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拿到锅里蒸熟。这时,等小记者都捏得差不多了,社区老奶奶拿了一口大锅,一边招呼大家做好标记,一边把小记者的面燕小心地放进锅里,摆放整齐。“先蒸我的”、“我想先拿回家去给爸爸妈妈……”小记者们小心地往锅里放着,生怕弄坏了自己的面燕。得知了蒸煮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小记者们坐在一起,构想着自己的面燕儿蒸熟后会是个啥样子。 过了半个小时,一大锅蒸好的面燕被奶奶们端了上来。小记者们似乎等不及了,争先恐后围上来,似乎忘记了面燕还很烫手,想找回自己的面燕。“看,这上面有我专门刻的姓名,一定是我的。”为了方便辨认,高区一小的小记者单钰婷特意在自己的面燕上留了一个记号,“真的好想吃一口啊,太香了。”话说着,面燕已经进了小钰婷的嘴里,幸好被家长拦住了。拿到了自己的面燕儿后,小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互相拍照留念。 捏面燕的快乐 高区一小 四年级三班 常江城
今天的天气真是十分晴朗,正如我的心情,因为我参加了小记者学捏面燕活动。 面燕是威海传统的清明节祭祖物品,它小巧玲珑,颜色各异,有白的、绿的、黄的、红的、粉的、蓝的,甚至是紫色的,而且造型别致,可捏出燕子、刺猬、蜗牛等种种动物形状。 一开始,西北村社区的民俗老人先为我们示范,只见她手指起落间,一个面燕的轮廓就逐渐显现出来,她手持剪刀,一下跟着一下地剪着面燕的侧身、尾巴和脑袋,动作那么娴熟。不一会儿工夫,一只惟妙惟肖的小燕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真是太厉害啦!”我们发出了敬佩的赞叹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面团在民俗老人手中竟然焕发出了如此神奇的魅力,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向老人讨教。老人拿起面团,让我们一步步地模仿着她的动作,我旁边的小记者急得抓耳挠腮,嘴里嘟囔着:“好难捏啊,不好剪啊,这面团子怎么不听话呢?”我不禁深有同感,但是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稳住神仔细听,认真揣摩老人的做法,渐渐地,面燕在我的手下竟然也成形了,不过看上去像个笨拙的肥鸭子,我稍做改进,拽长脖子和身子,却又像个昂着脖儿的天鹅了,真是画虎像猫啊!我拿起剪刀,剪出的羽毛太长太尖锐,一会儿用力又过猛了,差点把整个面燕拦腰斩断。啊,真是悲催啊,我这么努力,怎么还不如我意呢,看来真功夫不勤学苦练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学到手的啊。 我暗自打气,手下落剪更加谨慎,终于,历时半个多小时,经过我数次改进的小面燕有模有样地诞生了!我紧张又激动地把面燕拿给老人看,老人赞许说:“还不错,但是画龙需要点晴啊。”说着她把两粒黑芝麻点在了燕子脑袋两侧,哇,我的小面燕活灵活现了! 我们的作品被老人拿到了屉上去蒸,一会儿功夫热气腾腾的面燕端上来了,我仔细观察着自己捏的面燕,想看看它们每个细节经过蒸煮以后发生的变化,快乐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决定回到家后给妈妈露一手,做令妈妈刮目相看的小师傅! 老师评语:这篇稿子很出色,小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把活动中的见闻感受真切地再现出来,描写生动形象,文笔活泼灵动,让我们相信这一季的花儿最美最艳,这样的小记者最美最棒!
捏面燕 蒿泊小学五年级四班 吕政威
今天,我和妈妈到西北村社区来参加齐鲁晚报小记者活动。 小记者专家团的刘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清明节的一些习俗:踏青、荡秋千、祭祀祖先,还有胶东特有的习俗捏面燕。老师告诉我们:人们就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追忆和缅怀的。之后,老奶奶就开始教我们面燕的制作过程,我们坐在案桌前,奶奶先是把和好的面发给我们,面团的颜色还有不同,红的、粉的还有黄的……我学着奶奶的姿势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转着圈地捏成头,接着奶奶告诉我说:“小燕子也有嘴呀。”于是,我给小燕子剪了一个小嘴,又给小燕子捏了个冠子,这样,燕子的头部就做好了。接着,我又用剪子给小燕子剪了一个尾巴,奶奶告诉我:“要把尾巴拉长一点,这样才好看啊。”我又熟练地用剪刀剪了一个向上的翅膀。接着,又用梳子在小燕子的身上按上了梳子齿的痕迹,我问老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说:“这是燕子的羽毛呀。”我这才恍然大悟。 紧接着,奶奶又让我们做了个很小的燕子背在了大燕子的身上,“这叫大燕背小燕,燕子妈妈在回迁的路上舍不得扔下自己的孩子。”奶奶说。“这得多辛苦呀,小燕子也有伟大的母爱啊!”我心里这样感慨着。最后,我又用红豆给燕子点上了小眼睛。“OK,小巧玲珑、可爱的燕子做好啦!”看着这对栩栩如生的燕子,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捏面燕的活动,我对清明节民俗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燕子有吉祥的寓意,因此,我们要善待燕子,更要孝顺父母,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老师评语:吕政威同学的文字简洁精当,准确真实的描述,生动地表达了参加实践活动的喜悦之情,字里行间,闪动着少年内心世界的阳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