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益墓地遇冷与“死不起”无关
  • 2013年04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评论员 王昱

  《法制日报》4月3日报道,2009年,宁夏各公墓陆续推出公益性墓区或墓型,但选购者不到总量的10%,银川福寿园公墓200多个标价99元的公墓竟无一售出。多数逝者家属嫌墓地“不够气派”。
  节约而廉价的公益墓地被大量空置,看来殡葬面临的并非单纯是“死不起”的问题。更触及到了“厚葬”这一根深蒂固的习俗。消除目前在殡葬礼仪上过于悬殊的差距,恐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为了“死得体面”,国人在丧葬问题上的攀比之风古已有之。而在商品经济刺激下,这种风气更是急剧膨胀。在“天价墓地”、“超豪华墓园”大行其道的当下,仅有一块铭牌的公益性墓地相当于现代版的“草席裹尸”,要逝者家属接受这样的“薄葬”显然于情不合。只要墓地规格悬殊的差距还存在,“死者为重”的心情就必然驱使着尚有能力的家属们“舍低就高”。
  然而,在丧葬礼仪上的三六九等终究是传统等级社会的附属品,它与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所有安葬者无论生前身份地位,从排位到规格一律平等。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有大小之别,财富可能有多少之分,但论及生命的尊严,现代社会不承认任何人比其他人“生而高贵”,只有法老和皇帝才会修建金字塔和皇陵。殡葬规制上趋同,体现的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生命价值平等的认同,是现代国家必不可少的标志。
  日益加速的市场化进程刺激着贫富阶层殡葬待遇差距的拉大,而现代社会的生命尊严平等的理念则要求减小这一差距。在这对矛盾面前,政府有着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不能予取予求地放任殡葬业“市场化”。像搞“坟地产”、擅用职权为亲属修建奢华坟墓这样的行为,更是在刺激殡葬待遇悬殊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生有所养,死有所葬,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享有的权利,管理者应保障这一权利的公平分配,而不是用其折现。
  殡葬向节约、环保移风易俗,政府的主导力量至关重要。让奢华的墓穴不再成为身份的标志,让每个人生命的尊严都得到平等的尊重,这才是现代社会对逝去的国民应有的态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