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传统文化“基因”要延续
  • 2013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石平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但是,3月2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滕州十多所学校,除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基地附近的学校,组织过或准备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外,其余学校暂时没有组织学生外出扫墓的计划,而且近几年都没有组织过(《齐鲁晚报》4月1日报道)。这是清明节前的一则消息,笔者在市内留意了一下烈士陵园祭扫的情况,确如媒体报道的情况,往年学生浩浩荡荡组织祭扫烈士墓的情景不再,只有极少数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学习感恩,这是对传统的秉持,是对文化的传承。清明从节气变为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累,清明节是中国的“复活节”也是中国的“感恩节”。
  在清明节的几重意义中,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人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只不过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以一种更文明的新方式来祭奠先人,比如鲜花祭扫和网上祭扫等。所以有专家说,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丢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学的说法,就是“基因”不能变。祭奠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只是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但是“基因”要保护和保存好,核心的价值观要保护好。
  有一句话在此不得不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种以种种理由不组织学生集体扫墓的做法在认识上是肤浅的,在行动上有敷衍的味道。毕竟身临其境到烈士陵园祭扫的感受还是别的形式无法替代的,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小时候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终生不忘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