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公”经费公开成败在细节
  • 2013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石平

  公务消费、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正在公开“三公”预算的实践情况看,公开“三公”预算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因为推动“三公”公开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公众,而推行这种制度的力量却来自于政府部门,二者之间有矛盾。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源既有历史官本位原因,也有对公共权力的制衡需要,核心的核心是对“三公”公开的认识问题。
  “三公”公开,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政府主动公开“三公”经费,让公众切切实实明白公共财政用到了哪儿、又是如何用的。只有这样,公众才会信任政府。以“三公”公开为引领建设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将有利于防止公权力滥用,防止官员腐败,保障政府廉政、勤政。“三公”公开,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评价一个政府是否廉洁、节俭,“三公”消费是一个重要指标。“三公”预算的公开为“服务型政府”增添了新的内涵,为“民主监督”创造了重要平台。
  纵观域外,预算公开是现代公共预算的基本要求,已经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很多国际组织也在预算公开、透明方面发布了指导性文件。预算资金是公共资金,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三公”预算公开是应有之意,公开“三公”经费不是恩赐而是人民政府的义务。
  当然,公开“三公”只是手段,对“三公”消费不能止于账目公开,公开后关键在于监督,“三公”经费公开成败在于细节。晒出“三公”经费,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也是群众充分享有监督权的一个基础。决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或玩数字游戏,让人看不懂。“三公”经费公开的规范化至少应满足细化性、科学性等要求。就细化性而言,“三公”经费的公开不仅应当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而且应当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以利公众判断其合理性。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时代,这样的公开成本其实十分低廉,关键就在于有无制度化的强制约束。
  一言以蔽之,公开“三公”预算对塑造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百利而无一害,公开比不公开好,早公开比晚公开好,细公开比粗公开好。套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还是早点把“三公”经费预算放进公开的“瓶子”,莫要遮遮掩掩,好让群众看得清清楚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