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区随意涨价是对国民福利的剥夺
  •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那些依托自然文化、历史遗产等公共资源,由国家出钱打造的景区,带有明显的公共属性。门票价格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国民福利的剥夺。

  □本报评论员 赵丽

  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旅游法》。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回应凤凰古城涨价时表示,自然文化、珍贵遗产,应该是全体中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享受的,将来一定会逐步地降价或者实行低票制。
  “五一”小长假来临之前,“景观归全民,未来会降价”这一旗帜鲜明的声音,特别引人共鸣。近些年来,景区“逢节必涨”几乎已成为常态。仅今年以来,已有凤凰古城、江西婺源景区、四川峨眉山、扬州瘦西湖等多家知名景区上调了门票价格。
  伴随“涨价潮”而来的是高票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百余个5A级景区有一半以上已进入“百元时代”。门票价格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让一些景区成了“看不起的风景”,这实际上是对国民福利的剥夺。
  与主题公园、游乐场等私人投资建设的商业性景区不同,那些依托自然文化、历史遗产等公共资源,由国家出钱打造的景区,带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前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后者则应体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即使要收费也应坚持公益性质。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海德公园、摄政王公园等一律向游客免费开放;美国、日本等其他国民高收入国家,政府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上,也是以社会效益为主。
  但是,我国许多景区的发展模式,却明显“跑偏”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央委托地方、地方委托机构的逐层代管模式下,景区的公益性被故意忽视。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关联,而地方又掌握门票定价权。出于逐利冲动,一些地方将景区视为“提款机”,并将“旅游经济”简单化为“门票经济”。在凤凰圈城收费中,这一倾向有赤裸裸的体现。
  让民众更不满的是“说涨就涨”的随意,是涨价原因的不透明。现在一说到门票飙涨,一些景区就会摆出“成本上涨”的理由。固然,景区有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有些景区还需要保护性投入,如果高额票价是用来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可能还情有可原,但遗憾的是,现在绝大多数景区并没列出其成本和收益清单,也未有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听证会”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些景区无视民意,随意涨价,也足以证明“景区归全民”依然遥远。
  可喜的是,面对这些问题,《旅游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而“未来将免费”的表态也让人激动。不过愿景再好,还需实施。对景区的所在地来说,一个重要方向是克服“杀鸡取卵”的心理,改变单纯卖门票的经济模式,将景区变成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而在中央层面,要完善监管机制,同时对景区建设和保护加大支持力度,让民众更多地分享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让“景区归全民”这一天及早到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