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打铁人不同铁匠梦
  •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4日上午10时许,父子两人正在打铁,牛老汉掌小锤,儿子砸大锤,大锤落下,火花四溅。
  ▲牛老汉正在调试炉火,他不希望打铁的炉火在他这一代熄了。
  ▲大伟将农村用的石碾做成铁艺。
  ◤4月4日,牛老汉在相公村大集上卖农具。
  很少出远门,也不善言辞的大伟来到济南,推销他的铁艺作品。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中
  牛老汉是个铁匠。
  牛老汉名叫牛祺圣,今年67岁,家住章丘市相公庄镇河庄村。
  4月4日,牛老汉和往常一样,天还没亮就起床,径直走向打铁的棚里。不一会儿,风箱拉起来,炉火烧旺了,铁片烧红了。“咣!咣!”伴随着一阵阵敲打声,牛老汉的一天开始了。
  牛老汉还有一个搭档,他的儿子大伟。牛老汉用夹子将通红的铁片固定住,大伟双手握住大锤,扬起又落下,累了就喊几声号子。每次大锤落下,就会火星四溅,发出刺刺的声响。
  牛老汉不时提醒记者躲远一点。他说,这些铁屑落到鞋里,脚上立马就会起泡。刚开始打铁时,手上经常烫出泡,时间长了也就皮实了,溅上小火星就像用指甲划了一下。不过,有一件事情让大伟感到很郁闷,“理发店都不愿意给俺剪头发,里面有很多铁屑,很费剃头的推子。”
  几个小时过去了,锄头、镢头堆了一地。上午十点多,牛老汉骑上三轮车,拉着老伴和一车斗农具,赶往相公村大集。卖农具的间歇,牛老汉讲起家族的打铁史。他家祖辈就是打铁的,到他这已传了七八代,他已打了30多年铁。他的父亲就在历城崔家打铁,70多岁的人大都知道老牛家铁匠铺。“抗日时,父亲在胶东用钢轨打过枪呢!那可是绝活。”
  两个小时过去,牛老汉卖出去十几把锄头和镢头,“很久没卖这么多了,心里当然恣儿。”牛老汉说,现在农具多是机械加工,成本低价格也低,手工打铁生意越来越不好了。“我的镢头一把要70块钱,机械加工的才30块钱,大家都图个便宜。”牛老汉说完叹了口气。
  大伟从17岁就开始跟随父亲打铁。但因为打铁收入低,大伟一咬牙,去附近工厂打工,“打铁要到我这一代断了,我们爷俩都很难过。”去年3月,大伟又回心转意。
  大伟又开始当铁匠。他也打一些农具,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在琢磨创意。他不光打锄头,还打“石墨”,还打“水井”。
  前不久,章丘铁匠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要把这个活儿传下去,不能在我这代断了。”大伟说,希望他的打铁梦能像打出的火星一样,一直灿烂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