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要老精神,更要新思维
  •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叶嘉利

  果然是郎平。这位52岁前中国女排宿将,在最后时刻选择出山,像是一出设计好了的英雄归来式的剧本。每个人都在欢呼,郎平带来了希望。但需要问的是,希望源自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在球员的生涯中,郎平取得过辉煌成绩毋庸赘述。作为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攻手,郎平也是现在活跃在排球第一线的唯一队员。她代表着那种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老女排精神。对于身处谷底的中国女排而言,正需要有一个能稳定军心重整旗鼓的人物,而郎平是最佳的人选。
  但是仅靠郎平英雄式的回归,就能挽狂澜于既倒吗?恐怕并非如此。造成中国女排近年来成绩下滑的原因,其实并非是“老女排精神”的流失,而是更多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排球的群众普及度、参与度、后备力量持续下滑,职业联赛不职业,功利化色彩浓厚的发展模式,才是造成中国女排今不如昔的罪魁祸首。想单纯依靠郎平的偶像号召力,便能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自欺欺人。正如潘志琛所言,郎平一个人救不了中国排球。
  然而郎平的优势在于,她在“老女排精神”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在欧美历练闯荡的宝贵经验。她曾经在意大利学习和执教,并曾经带领美国队夺得世界亚军。从个人经历上讲,她既能继承袁伟民执教理念的精髓,又能融汇欧美排坛的技术风格;对于中国排球而言,她既可以理解传统的管理体制,又在职业体育氛围中形成了自己的执教理念。所以无论如何她都是一个合格的传承者。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珍惜郎平,她是中国排球培养出来的宝贵财富。借着她勇挑重担的契机,做出实质性的革新与进步。前任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曾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任何文件上,从来都没说中国排球联赛是职业化的联赛。”如果继续以这样的思维做事,那么任凭郎平有三头六臂,也是孤掌难鸣。郎平一个人确实救不了中国排球,但她或许能够唤醒很多人,走上自救自强的正确道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