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察妈妈”袁福华——
愧对家人,把爱心奉献岗位
本报记者晋森通讯员英芯茳李欣
  •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袁福华和帮扶对象交流 晋森 摄
  袁福华,现任济宁市拘留所所长,从1985年调到拘留所工作到现在,已渡过28个年头。在这28年里,她从一名普通民警变成了如今近50岁的“警察妈妈”。
  袁福华先后获得“全省十佳民警”,省妇联“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4月22日,公安部荣记济宁拘留所全体干警集体一等功,“这是对我们全体人员工作的肯定,我们会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袁福华说,这也是职责所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拘留所成“花园式小院”
  院子里种着竹子和蔬菜,春天的花朵正在盛开,而十几名被拘留人员则在民警的看护下,在特定的区域晒着太阳。这是济宁市拘留所,被评为“花园式单位”,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管理模式。
  “外围封闭、内部开发、合理分区、双层管理”,这一济宁模式成功实现了管教工作由重罚轻教到罚教并举的转变。“你们不知道它原来被笑称为‘北大荒’。”济宁市拘留所所长袁福华这样说。
  1985年,袁福华还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因工作需要,从市公安局办公室调到了济宁市拘留所工作,“那时拘留所远离市区,被戏称为‘北大荒’,一大段路是土路,雨天得扛着自行车来单位。”说起这些袁福华记忆犹新,当时的环境很差。但是有股子倔强劲头的袁福华,和前任所长们以及同事们一起,硬是将“北大荒”建成了“标兵所”。
用心干,123天建成拘舍楼
  2002年,袁福华成为济宁拘留所的副所长,当时她和其他同事一起,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口号,面对只有一排平房的条件,袁福华和领导商议后决定建楼房,但是建楼房谈何容易。时间紧、资金缺、人员少,袁福华和同事们一起动手,帮着卸灰、搬砖赶进度,全体人员用了123天,建成了一座3层的拘舍楼。
  当年10月,公安部在济宁召开了“全国治安拘留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济宁拘留所“外围封闭、内部开发、合理分区、双层管理”的工作模式,被称为“济宁模式”。2006年11月1日,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又在济宁拘留所召开了《拘留所建设标准》专家审查会,把济宁拘留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向全国推广。
愧对孩子,把爱奉献给岗位
  袁福华的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但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由丈夫或者家里的亲戚帮忙接送,孩子从小到大,袁福华没有接送过一次,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说起这些,袁福华眼眶发红,感觉亏欠了孩子,袁福华擦去眼角的泪水告诉记者,孩子以前也怨恨过她,觉得不关心自己,但是慢慢地理解了妈妈。正是在袁福华的影响下,孩子逐步形成了坚韧和独立的性格,并顺利考上大学,如今也成了一名人民警察。
  虽然对家庭有所亏欠,但对一些需要救助的被拘留者家属,袁福华却付出了很多爱心。64岁的殷宪池亲戚因为涉及一起打架纠纷治安案件,袁福华认识了他,得知殷宪池老伴有病,家里非常困难的情况后,袁福华将拘留所临街的一间房租赁给殷宪池开了个商店,让他有了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像这样救助被拘留人员的情况,袁福华和以前的所长都做了很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