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建设 规划先行
共建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本报记者李运恒本报通讯员张晓光房晓辉
  • 2013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近几年来,滨州市规划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紧紧围绕“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以“适度高容、降低密度、突出多绿”的规划管理理念为统领,着力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特色品牌,努力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特色,全力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努力,一个具有“以水为脉、水绿结合、人水和谐、城水共融”的城市形态和“灵、朴、文、润”城市性格的新滨州,正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滨州市正处在“战略关键期”、“转型碰撞期”、“特殊敏感期”、“寻找驱动期”和“危险高发期”五期并存的特殊时期。“城市是社会的表现”。转型期的滨州不但要追求经济增长的均衡性,更要追求社会发展的共享性。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必须更加注重考虑民情、听取民意、了解民需、保护民权,最大程度兼顾群众利益,最大程度实现群众利益。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审美观念的提升,广大群众对城市服务功能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拥堵、中小学教育、环境治理、住房等日益成为群众不满意最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规划源头抓起,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体现城乡规划服务民生的宗旨。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自我超越永无止境,服务民生永无止境。全市规划系统要认真学习张光峰书记在“作风改进年”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为契机,立足城乡规划职能,提升境界、提高标准、提振精神,切实统一思想,转变作风,积极作为,锐意进取,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谋划长远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市规划局坚持高点起步,近两年先后完成《滨州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滨州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规划》、《滨城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招商专项规划》、《秦皇河绿化景观设计》等规划编制项目,组织督导新编、修编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共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等12项城市专项规划。规划管理范围不断延伸,在主城区规划覆盖率100%的基础上,把工业园区,四环外一办、一乡、两镇(梁才、秦皇台、杨柳雪、三河湖)全部纳入全市规划管理体系,“东优、西延、南跨、北拓”城市大框架推进明显。
  在乡镇规划方面,市规划局起草了《滨州市示范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五个省级示范镇、八个市级示范镇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规划的编制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市65个乡镇以此为指导全部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许多乡镇正根据自身实际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建章立制
严格规划审批管理

  多年来,市规划局对规划审批管理机制不断进行创新,力争城市建设多出佳作、多出精品。一是实施规划审批前置制度。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制度。三是完善规划决策机制,确保规划决策科学公正。在坚持项目审批现场踏勘制度、六大班子传审方案制度、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重大违法案件制度的同时,突出城市规划委员会在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各类规划项目编制、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等方面的最终把关审定权,进一步科学规范城乡规划管理。
依法行政
强化规划督察监管

  2007年8月,市规划局成立城市规划监察支队后,规划监察执法职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移交市规划局局。城市规划监察支队以新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突出工作重点,推动规划执法工作不断向纵深进展。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滨州市规划局坚持日常巡查机制,对重点路段、重点项目加大巡查监控力度,力求对违法建设以早发现、早制止为主。二是狠抓一个“包”字。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承包责任制,细化责任区域包保责任制,由划片包干到定点承包。三是落实一个“改”字。集中时间重点针对建设单位违规变更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规划审批程序履行不完备,擅自增加建筑面积,变更规划效果等内容开展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大检查活动,对出现的问题,令其自行整改,不能整改的采取以自行拆除为主强制拆除为辅的方式处理。
加强规划编制
创建黄三角中心名城

  按照“城市生态化、规划国际化”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力为目标,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概念性规划》和《滨州空间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中心名城的具体内涵,认为“名城”名在“历史古城、河海相依、交通枢纽、夹河而建”上;名在“高效、生态、文明、宜居”上。滨州市规划部门统筹规划,按照宜居宜业、生态低碳的定位,围绕创建黄三角中心名城,坚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扩”的工作。中心城市北扩南拓西延东优,重点规划建设“一环三带九片”,全力打造“生态滨州”。二是做好“优”的工作。着眼提升完善城市品质和“数字滨州”,更多地融入文化、生态元素,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地标性建筑、休闲娱乐等有品位、惠民生的建设项目,着力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彰显特色,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三是做好“统”的工作。按照“全域城镇化”目标,突出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交通、管理、水务、绿化等一体化进程,实现县乡村联动,南北延伸,左右拓展,组团发展。
打造城市名片
写好“水、绿”文章

  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这两张城市名片,我们着力在“水、绿”上做文章。在城区景观水系建设中,围绕“活、清、秀”的要求建设水系贯通、水质清澈、景观秀美的大水系景观格局;在城区绿化建设中,按照“增绿、常绿、提升”的原则开展绿化。先后编制实施了《滨州市城市主要水系规划》、《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滨州市主城区城市绿道规划》、《滨州市外环城市公园规划》(一期)、《滨州市新立河改造提升规划》、《滨州市中海风景区规划》、《滨州市南海风景区规划》、《滨州市秦皇河公园规划》,进一步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生态特色,加强了对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和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保护。2012年10月,滨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经人大常委会备案的《滨州市主城区主要河湖水系规划控制标准》,对滨州主城区主要河流、湖海的蓝线、绿线进行了规划控制,对河道、湖海水体的宽度以及两侧绿化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要求,形成了“以水为脉、水绿结合、人水和谐、城水共融”的发展格局。
研究城市色彩塑造城市形象
建设艺术雕塑提升城市品位

  为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彰显规划特色,滨州市规划局委托北京西蔓色彩研究中心编制了《滨州市城市色彩规划》。《规划》本着传承地域特色文化、表达地域个性特征、展示现代城市形象和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四个原则,制定出适合滨州历史文化内涵、都市景观特征的城市色彩规划,并形成实际管理方法,创造出独具滨州特色的城市色彩和文化。
  滨州市规划局还在全省首家成立城市文化咨询委员会,大力推进城市雕塑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黄河魂》雕塑、《渤海十八路公共艺术系列小品》项目、《城市之窗》雕塑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市规划局荣获国家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内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创新思维
提高规划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是建立滨州市城区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主城区地下管网的详细普查,建立远高于国家标准的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目前,共探测地下管线长度共计4230公里,管线点164262个,探明各类管线21大类,涉及产权单位26家。二是建立三维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南京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被作为样板进行示范演示,受到一致好评,国家测绘局网站也专门制成宣传片对该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公开宣传。三是构建村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平台,建立覆盖全市范围区内的村镇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对村镇规划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四是建成滨州城市规划展馆和高科技数字沙盘。新建展馆科技含量高,全面展示了滨州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就。馆内375平米的数字沙盘荣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颁布的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城市规划馆中成为独树一帜的亮点。
  几年来,滨州市规划局先后被省住建厅授予全省规划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廉洁勤政效能效率”先进单位;荣获省级文明机关、全市投资环境整治先进集体、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集体、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四项规划设计项目荣获全国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十二项规划设计项目荣获全省建国城市规划设计一、二等奖,多项规划成果、学术论文荣获省、市优秀奖项。三件雕塑作品荣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市规划局荣获国家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组织奖。
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
在生态特色上下功夫

  对《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几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选择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启动对目前执行的《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在修编中围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未来“一主三辅”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深入的论证。充分考虑城市中长期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大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留出空间,放大“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效应。重点做好《滨州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滨州市城市色彩规划》、《滨州市主城区城市绿道规划》、《滨州市主城区2012~2015年景观绿化提升改造规划》、《滨州市主城区高速路路口周边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滨州市中心城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规划》、《德大铁路滨州站周边地段城市设计》、《白鹭湖景观提升规划》、《西沙河湿地公园详细规划》、《南海风景区及周边详细规划》等21项规划编制项目。在规划编制中要注重创新规划理念,以国际视野着眼未来谋划滨州未来发展,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更好地体现滨州的生态特色、人本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
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在全域规划上下功夫

  一是贯彻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全局的作用,加强对各县(区)的规划指导和监督,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二是切实搞好五个省级“示范镇”和八个市级示范镇规划编制的督导和指导工作。年底前各示范镇建立起统筹城乡、层级清晰、相互衔接的城镇规划体系。
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其组织形式和工作规程,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集体决策的作用,提高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二是创新理念,完善审批内容,实施规划管理“要素审查法”。将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审查受理、许可审查、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应该审查的所有内容逐一列出,对照我们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特别是对常受关注的公共设施配套、绿化、建筑色彩等内容进行强制性规范。三是充分发挥好滨州城市规划三维仿真辅助审批系统和城区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在规划审批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规划监督监察工作
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规划方案再好,如果落不到实处,就会对城市发展贻害无穷。要深入开展城区在建工程项目规划执法大检查活动,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强化规划监督检查的措施和手段,不断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由突击式整治向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转变,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持久、保持常态、收到实效。同时,探索对违法建设采取多元化主体治理的可行性,由政府部门、辖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治理、切实建立健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违法建设查处机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