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民协副秘书长、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28年如一日,坚持搜集和研究聊城传统文化,在多次实地调查后,更是破天荒地绘出“东昌历史街巷图”,为聊城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文史28载 外号“小吴云涛” 今年50岁的高文广是土生土长的聊城人,祖上五代人一直生活在古城区。他曾是工厂的工人,后来街头摆摊,卖起了图书,从那时起,他就对文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对古城很有感情,小时候就喜欢听有关古城的历史故事,什么‘邓状元斗鬼’、‘任蝎子接驾’、‘鲁班建古楼’。”高文广说,在工厂上班时,有个老师傅爱讲故事,他就边听边记录,此后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对传统文化搜集和研究。 为研究了解古运河,他沿着运河走访,他还经常拜访古城内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古城的往事。 就这样经过28年的坚持不懈努力,他成了地方文史研究的名人。“在区政协开展征集街巷资料座谈会时,聊城市教育志主编孙元芳老师说高文广是‘小吴云涛’,我觉得这样赞誉毫不过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范景华教授说,吴云涛是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几十年如一日搜集研究聊城文史,生前被誉为聊城的“活字典”,高文广就有吴云涛先生的精神,也像他一样广征博采。 实地调查一年半,绘出“东昌历史街巷图” 2009年春,聊城市一号工程“古城保护与改造”启动。高文广意识到,随着这项浩大工程的实施,原来的老居民将陆续搬离,古城历史文脉有间断的危险,要尽快留住历史印记。 “每位老居民都是一本‘活历史’,他们能跟你讲出许多古城历史故事,有的家里还藏有家谱。但是他们搬家后,就会分散各处,今后你再想找他们就难了。”高文广当即作出决定,要趁古城保护与改造刚刚启动的时机,抓紧对承载着丰厚历史元素的东昌历史街巷文化进行系统的、抢救性地挖掘整理,绘制一幅“东昌历史街巷图”。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高文广实地调查,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绘制出一幅长约1米,宽约60厘米,包括古城区域、东关区域和运河东区域的所有古代和现代街道的地图。高文广说,这张图差不多收录了130多条老街巷,几乎涵盖了三大区域的所有老街区。通过老人们闲聊,像二十里铺这样的千年老街也都找出来了,也还原了已消失的40多条老街巷。 愿望>> 多抢救文史资料 出几本文化著作 “最近我写出了《东昌雕版古籍》的初稿,待机出版。”高文广介绍,这本书图文并茂,对东昌历史上的十几个书庄作了介绍。范景华说:“我看了这本书的初稿,它对以往有关书庄的记载有很多纠正,有较多新颖内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希望再完善一些。” “我还完成了一部《东昌饮食史略》,很快就会出版。”说着,高文广拿出了一本数百页的打印稿。他说,这本书较之《东昌烹饪文化》涉猎更为广泛,“吃的喝的都涉及到了,有烹饪原料、酒坊、茶庄、茶馆、饭庄、饭铺、肉食店、酱园、点心铺等方面的经营历史,以及饮食特产,风味特色,还有大事记。”据了解,类似的著作聊城从来没有,也是填补空白的一本书。 高文广说,搜集文史资料,包括饮食史料,民间文学,这都是抢救性的工作,“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从耄耋老人那里抢救文史资料,多出几本东昌传统文化著作,是我的愿望,也是我接下来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