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雅安数百处文物受损,电话采访时仍有余震
“汉艺精粹”地震中受伤
  • 2013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雅安地震馆藏文物损毁一角
  樊敏阙
  樊敏碑 拓片
  高颐阙局部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文物受灾最新情况,截至4月26日,雅安震区共有38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仅在芦山县就造成东汉樊敏阙中部断裂,始建于北宋、重建于元代的平襄楼也受到损害。此外,包括东汉高颐阙、佛图寺、姜维墓、王晖石棺等在内的10个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均不同程度受损。本报记者4月23日上午通过电话采访了芦山县博物馆副馆长吴伟,就在采访时,芦山又发生了一次余震。
  古城芦山国宝受损
采访中余震发生

  芦山县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中国汉文化之乡”美誉。县域之内就保存有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当地人祭祀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平襄楼,号称全国保存最完好、雕刻最完美的汉代石阙樊敏碑阙以及四川少见的元代木构建筑芦山龙门青龙寺大殿。4月23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芦山县博物馆副馆长吴伟的手机,吴伟此时正与同事们一起抗震救灾。据吴伟介绍,发生地震后,他们对受损文物进行了清查。始建于北宋、重建于元代的古建筑平襄楼受到损害,包括佛图寺、姜维墓等在内的十多个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也都不同程度受损。两座汉阙樊敏阙和高颐阙也受到损伤,其中樊敏阙阙身被震断,阙基下沉;另有消息称,高颐阙在地震中受损,部分构件震落在地。
  据吴伟介绍,目前文保人员正在排查受损建筑并及时对危险文物建筑进行临时加固处理,做好损坏文物构件的收集、登记工作,以待专家评估后修复。在采访中,记者突然听到吴伟在电话中喊起来:“又来了!又来了!”正在诧异之时,吴伟解释,刚才又来了一次余震。据称连日来余震不断,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文保专家就是在余震中进行文物的清点和排查工作的。
“古代建筑活化石”
高颐阙构件震落

  说起汉阙,总让人想起“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的诗句。阙属于“宫门”的形制,即建在宫门或陵墓等建筑群左右对称的威仪性建筑物,汉阙集建筑、雕刻、文学、书法艺术于一体,是研究汉代地方文化及地方史的珍贵实物资料。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称作“古代建筑活化石”,堪称国宝级文物。 
  据介绍,此次受损的芦山高颐阙,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历史学家范文澜、美学家王朝闻等,都从自己学术研究的角度在著述中对高颐阙有过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有消息称,高颐阙在地震中受损,部分构件震落在地。
  高颐字贯方,曾任益州太守等职,因政绩显著,卒后,汉皇敕建阙以表其功。高颐阙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共有东西二阙,相距13.6米。东阙仅存阙身,阙身北面刻有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方)。西阙13层,高5.86米,阔1.63米,阙用红砂石英岩石叠砌,阙顶仿汉代木结构建筑,有角柱、枋斗,阙座四周雕蜀柱斗子,阙顶正脊当中雕(朱雀)口衔组绶,此浮雕影像清晰,想象丰富,动态鲜明,形状壮美,层次处理得宜,为古浮雕中杰作。阙身有三车导从,车前为伍伯、骑吹、骑吏等马车出行图。其上为五层,第一层南北两面各浮雕一饕、餮,转角大斗下均雕一角神;第二层浮雕内容有“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三足鸟等;第三层内为人兽相斗的图案;第四层向外倾斜,浮雕有“天马”、“龙”、“虎”等;第五层四面雕成枋头24个。整个阙的轮廓曲折而有变化,雕刻华丽细致,是四川雅安诸阙的代表作。
被誉“汉艺精粹”
樊敏阙阙身震断

  另一座受损的汉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樊敏阙阙身被震断,所幸石碑完好。樊敏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位于四川省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阙及石刻均为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的地面建筑石刻遗存,现存左阙、碑、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一具及右阙部分残件。
  樊敏阙原阙为有扶壁式双阙,右阙已废,现仅存左阙。现存左阙为1957年修复,阙体呈西南向,由结构基本相同的主(母)副(子)两部分组成,自下至上为座、壁、楼(斗拱层)、檐、顶五部分。自座以上,主阙由十三层石料、副阙由七层石料仿木结构镌刻叠砌而成。主阙全高5.32米,子阙全高3.31米。主阙为四阿式层顶,脊部作扁圆筒状,脊顶为一半圆雕之含绶雄鹰,姿态威猛,令樊敏阙平添几分凛然之气。
  阙檐为汉代出檐式筒瓦建筑形式,椽头刻瓦当,檐下斗拱层上浅浮雕“象戏”图案。盖下面刻日月星辰。楼部转角处刻圆雕角神。由于部分原件未得,楼部素面无画像者为修复时配置,但西南正面保存画像石原件一幅,据著名学者邓少琴判识,定名为《哀牢夷九隆氏龙生十子图》,内容是汉代云南永昌郡古哀族的族源神话(《后汉书·哀牢夷传》有载),反映了樊敏曾任永昌长史的从政经历,在汉画像中是独特的题材。此外,主阙楼下正中浮雕饕餮含蛇图像,子阙正背面楼下分刻西王母和玉兔图像,均为珍贵的汉画像作品。樊敏碑阙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汉魂”、“汉艺精粹”。据吴伟介绍,修复这些受损的文物肯定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在现代高科技的帮助下应该没有问题。
“如莲花出水,明月开天”
樊敏碑出现裂缝

  著名的樊敏碑位于樊敏阙后,据吴伟介绍,樊敏碑也在地震中出现了裂缝。
  樊敏碑碑身为整块红砂石,高3米,宽1.26米,厚0.27米,嵌植于一巨形昂首行进状的石龟背上,连座通高3.4米,为汉碑成熟期的巨形作品。碑形圭首圆琬,上削下丰,自穿以上正面刻双虬交结环护之圆顶碑额,偏左浮起如圆顶碑形之平面题额,双行篆文额题“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额下中部有圆穿,穿下刻碑文汉隶21行558字,虽经1790余年的风霜剥蚀,至今仍可通读。东汉樊敏碑隶书大字朴厚雄健,为汉碑名品之一,宋以后曾长期佚失,清道光年间重新访得,为刘盛刻,息喿书。
  碑文记述,樊敏祖先与先秦周族同宗,西周建立后分封晋国,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樊氏一族流徙入“华南西疆”,定居青衣县地;其后记述樊敏自东汉元初六年(119年)出生至建安八年(203年)寿终,84年间的生活、从政经历及相关史事,对补充和印证东汉后期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樊敏碑为四川境内所存罕见汉碑之一,碑文涵义深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杨振方《碑帖叙录》评曰:“石质粗而锋芒多杀,无从定其高下,而一种古穆之气终不可磨灭。”康有为赞其曰:“虚如娟妙,如莲花出水,明月开天,甘露之上上品。”樊敏碑书法结体丰茂,笔兼方圆,体极匀整,沉厚大气,端庄高古,法度苍浑,遒劲刚利,章法自然,高雅渊厚,古色古香。劲利之中出于古厚,顿挫节制,神采焕发。无怪乎后人言其“高出吴魏时梁鸿、皇象、苏建诸家之上,唐人楷隶之祖,实以是为俎豆”。北宋以来,赵明诚、杨升庵、孙星衍、康有为、郭沫若、任乃强等名人学者对此碑备加赞颂。
      本报记者 张向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