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家庭的15个不眠夜
我省抗击H7N9一线报告(上)
  • 2013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5月6日上午,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病房里,即将出院的H7N9小患者和母亲做游戏。 本报记者 赵艳虹 摄
  本报记者 石念军 李钢 白雪岩
    对于枣庄市民刘女士来说,从来都没有一个时刻,像2013年5月6日这天一样百感交集。此时,距离丈夫张某4月21日傍晚入院,已过去了15个不眠夜。
  6日上午,一场简单的欢送仪式在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病房前举行,我省第二例H7N9患者,也就是刘女士4岁的儿子康复出院。道贺声声,被人群簇拥的刘女士禁不住泪水横流。
  意外卷入疫情中,使原本寻常的家庭瞬间变得“与众不同”,他们被裹挟,被关切,也被中伤。在这股由H7N9掀起的波澜中,担负着妻子和母亲双重角色的刘女士,在丈夫和儿子先后被确诊后,从无力、彷徨到勇敢地撑起整个家庭的过程,被清晰地映照出来。
丈夫染上H7N9,她感觉“天塌了”
  5月5日下午,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二楼的隔离病房内,一边看着熟睡的孩子,一边与医生交流的刘女士不时会笑出声来。就在前一天,丈夫恢复了自主进食。
  5月2日,听闻儿子已经具备出院条件、丈夫转危为安的消息后,这位一度抱怨命运不公的妇女说,“我的天空又回来了”。为人母、为人妻,儿子和丈夫就是她的天空。
  她忆起4月21日的那个下午,夫妇俩在车内呆坐一个多小时,那时丈夫发烧已是第6天,不祥的预感和莫名的恐慌在沉默中层层堆积。
  “当时也不是不知道H7N9,但枣庄几百万人呢,怎么会那么倒霉,落我们头上?”连日来,刘女士几次向本报记者提到这一点。
  “走,去市立医院。”那个下午,刘女士率先打破沉默,驾车带丈夫来到“枣庄市最好的医院”。
  选择最好的医院,意味着她想到了极坏的结果,而事实却依然超乎了她的想象。
  当晚,刘女士目睹了“天空”一角的坍塌:4月21日接近24时,丈夫因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几乎同时,院方下达病危通知书。
  “当时,真的一下子就蒙了。”刘女士直言,与丈夫朝夕相处了10年,第一次感觉“天塌了”。绝望、悲情、委屈、慌乱……夺眶而出的泪珠,犹如开闸的潮水般起伏。她一会儿哭一会儿静,守在ICU的铁门外,度过了丈夫入院后的第一个不眠夜。

谣言、猜疑袭来,她安抚老母暗自哭泣
  “你们想干什么……”4月23日,张某被确诊为我省首例H7N9患者,记者第一次给刘女士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人非常激动的声音。
  那是刘女士的母亲,张某被确诊后,刘女士安慰老人:“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后悔当初嫁给他,他也始终是你称职的女婿。”
  网络上关于张某职业、病情的漫天谣言让整个家庭受到了不小困扰。然而,刘女士很快发现,变故比想象中更要猛烈。虽然疾控人员第一时间就对患者的住所做了一次彻底的消毒,环境样本检测也显示安全,但一些邻居还是会追问登门追访的疾控人员“会不会传染”。
  刘女士意识到自己需要搬家。她理解人们的这种恐慌,但并不愿意承受这种“标签”,虽然H7N9可能注定将是他们一生洗刷不掉的生命记忆。
  尽管很感激房东在知情后挽留了他们,这位倔强的妇女仍表示,丈夫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早被公布在了网上,搬家是迟早的事。“我们还要继续生活,不想走到哪里,都被说‘他们就是得H7N9的那家’。”
  丈夫被确诊后的那几天,每到夜深人静时,待母亲和孩子都睡了,刘女士就呆坐在沙发上默默哭泣,哭完了蜷缩在沙发上,直到最后迷迷糊糊地醒了,天空已经放亮。

儿子也被确诊,她申请一起隔离
  家里的孩子最小的才4岁。跟刘女士一起生活的母亲,已经年迈。刘女士曾不断对本报记者说,越是这个时候,自己越不能倒下,“老的少的都会受自己的情绪影响”。
  丈夫4月22日被定为疑似病例后,她一度担心孩子。让刘女士稍感欣慰的是,4月23日的咽拭子样本检测显示,包括她的孩子在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月27日,变故又起。4岁的小儿子突然低烧37.3℃,刘女士开始没往H7N9上想,心存侥幸,直到下午孩子烧还不退,她才拨通了疾控中心的电话。
  疾控中心人员采集咽拭子样本,连夜进行检测,报告显示病毒核酸呈弱阳性。4月28日晚间,省卫生厅确认,刘女士4岁的儿子成为我省第二例H7N9病例。
  “祸不单行。”确诊的当晚,刘女士在电话里这样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才4岁,她当即申请陪孩子一起隔离,尽管她当时也不清楚,父子先后感染是不是意味着有“人传人”的风险,她唯一确定的是,“孩子跟我在一起,不会害怕。”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由此彻底陷入一个非正常状态:父亲、儿子包括陪护的母亲被隔离在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病房里;家里的孩子则由姥姥陪伴,继续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

跪谢专家,向帮过自己的人道谢
  “这个孩子的妈妈很坚强。”5日下午,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孙宝霞评价。站在一旁的刘女士,则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打算等丈夫转到普通病房后申请陪护。
  就跟当初没想到病会那么重一样,她也不曾想到会好转得那么快,仿佛生活根本就不在掌控之中,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足勇气直面突如其来的一切。
  “老公和孩子先后得了这个病,尤其是我老公一开始病情特别重的时候,感觉特别不幸。”刘女士说,“得病很不幸,但从治疗上来说也是最幸运的,好多人在帮我们。”
  4月22日深夜,听说医院给老公用上了最为先进的人工肺,刘女士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孙文青等省级专家面前。刘女士并不回避这分朴素的表达,“那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相信他们,只要有他们在,我老公就一定能够没事。”
  回溯4月21日丈夫入院以来的一幕幕,这位坚强的妻子已经开始筹划等丈夫康复出院以后,向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要是没有那么多人的帮助,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在刘女士的描述里,激流回旋的风暴之中,仿佛始终有一只有力的大手,将这个一度像脱轨列车般加速倾倒的家庭扶回正轨。她知道,这一切都曾真实地发生过,不曾离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