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门”事件再掀舆情高潮 |
“口水战”下,不该是一地鸡毛 |
| |
- 2013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王茂林 5月7日 发自北京 6日,农夫山泉在京与媒体激烈论战,将为期近一个月的“标准门”之争引向冲突高潮。争论未必是坏事,这场“口水战”把更多深层次思考留给媒体、企业和监管部门。 >> 企业该追求怎样的尊严? 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宣称,农夫山泉不再在北京建厂生产桶装水。说这话时,钟睒睒的表情有点失望也有些遗憾。 “如果一个民间组织就可以决定某一产品下架,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岂不大乱?”钟睒睒说,农夫山泉不会在北京再开工厂生产,因为是不可能让一个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产的,员工们不能以正常的心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农夫山泉的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发布会现场,一些媒体记者认为,钟睒睒的“尊严说”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不够冷静。那么,企业到底该维护怎样的尊严?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企业的尊严来自于对产品质量的坚持和对消费者的尊重。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当下,那些坚守底线、专注于品质的企业才是市场上最珍贵的稀缺资源。在一个有序的市场中,应当给有尊严的企业以尊严,消除无底线商家存活的可能性。
>> 舆情漩涡中,政府该如何作为? 新闻发布会上,钟睒睒给台下听众上了一堂国内关于饮用水生产相关标准的课。关注这场“口水战”的济南消费者刘先生表示,“这些标准和检测项目、指标,我到现在还晕头转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标准?标准又是为了说明什么?” 记者注意到,在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舆情风波里,除了来自部分协会和业内人士的表态,没有看到质监、卫生部门给个权威说法。企业与媒体各说各的理儿,消费者却稀里糊涂。因此,有媒体直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不作为。 就在一个多月前“微信收费”传言中,工信部三度表态,被舆情推向风口浪尖。在事关市场竞争的企业论战与舆情风波中,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该如何作为,才能到位而不越位?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与管理水平。
>> “口水战”不是坏事,争议换来什么? 就这场火药味浓郁的新闻发布会,国内多家媒体从各个角度予以重点报道。 记者注意到,这些报道很多聚焦在“口水大战”上。虽然,涉事企业在这次危机公关中的表现以及相关媒体在行使监督权时的尺度上被业内人士批评为“缺少章法”,但争论本身并非没有益处,它至少暴露出有关“天然水”的国家质量标准暂时缺位,以及饮用水行业目前存在的无序竞争。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争论本身其实有助于净化饮用水市场,引导行业走向健康发展,毕竟任何人都不愿看到饮用水市场重蹈国产奶粉的覆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