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水写文心
  • 2013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绕楼数山 69cmx45cm
  □王平   安徽桐城人,博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工作;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廊》执行主编,《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大事记》特约副主编,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画家书法》、《笔墨传神韵——中国书画》等专著,个人画册《水墨制造》、《王平没骨云山小辑》等,主编《当代水彩画艺术文献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水墨画》等。
  ▲午时 69cmx45cm
  ▲云间溪树 45cmx34.5cm
  ▲白云隐约出青岫 69cmx34.5cm
中国美术创作课题名家系列
经典聚焦
  ——王平山水画创作访谈
  人文与文人
  记:不少人在评论您的画时,常用到“文心”或“文人”两个词,对此您怎样看待?
  王:每个人的艺术气息都不相同,中国传统艺术有庙堂气、书卷气、山林气、市井气、江湖气之分。当然,气不是玄虚之物,而是人的一种内在呈现,与个人的修养、经历、追求有关系。在创作中,我仰慕且主动追求文气,同时,通过诗书画印等综合素养修炼,别人也能在我的画中感受到文气。我的作品不论是没骨还是淡墨山水,甚至细节上的个性创造,都是传统文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记:那您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画”或“人文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理解?
  王:古代文人画带有文人情趣,是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近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五四之后中国画创作由“人文画”到“画人文”的改变经历。五四之前,中国文人画主要注重生活经历、自我感情抒发结合等,新文化运动后,艺术也随社会变迁发生了改变:旧时文人、知识分子怀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操,注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文人角色定位开始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转变,讲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文人,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
怀,出现了大众化、现代化的倾向,借助绘画抒发积极的、公共的思想。从此,一部分画家开始旗帜鲜明的走向生活,比如赵望云走进西北民间写生,张大千走进敦煌石窟研究、保护传统等。后来,他们的创作又更多与解放国家、民族独立结合起来,像钱松喦的《红岩》,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提出要为祖国山河立传等,现代工业文明中出现的拖拉机、电线杆也与时俱进的出现在画面中。可以说,他们画笔已经走出文人画固有范畴,主动与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进行结合,开始了反映民生的“画人文”历程。但是,中国绘画的文人精神仍然贯穿其中。外师造化 兼济南北
  记:山水画需要写生体验生活,您又是怎样注重写生,外师造化的?
  王:我毕业后在《美术报》工作了十七八年,做记者常需东跑西颠,走过了许多地方,近到我国黄山、华山、新疆、青海等地,远至埃及、印度、尼泊尔、美国、欧洲、澳洲等国家,看过许多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采访过全国各地的美术展览和艺术家。那时候,亚明、关山月这些老先生都在,我有幸能同他们深入聊天,聆听学习;而遍历山山水水,也是所学理论的一种印证。现代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
  记:所以您的山水创作也是突破了南北之分的。
  王:山水创作自古有南、北之分,主要是由于社会、科技条件限制,写生创作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和地域文化熏染造成的,而现在我们可以轻易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生于安徽,在浙江生活学习,但作品绝非仅限于江南的书斋雅文、山水云雾,而是灵活运用淡墨、积墨,线条变化,表现出心目中的文人山水图景。审美境界感受不同,作品也会不同。在路上不断遇到新鲜的风景,总会激发新灵感新技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突破南北也是理所当然的。
理论与实践
  记:作为美术理论家,在看自己的作品时又有着怎样的评判标准?有没有“眼高手低”之虞?
  王:以文人思想来评论别人绘画,当然也会以此给自己一个评判,这既是一个标准,也是自己创作的出发原点。当然,具体艺术创作的时候,思想家并不等同于艺术家,思考也不等于真正下笔。想法是理性,下笔是感性,可能会出现想法太多限制创作的情况,但大部分情况下,绘画还是情感的真实抒发,难以用严格制度约束制衡。
  “眼高手低”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好的状态。眼光比手高,起码说明你还能往前走,如果“手”比“眼”高了,进步的空间可能就会很小,毕竟艺术观念还是很重要的,会带来方法和状态的变化。在今后的创作中,眼光需要提高,手下功夫也需要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艺术修为,形成强烈的艺术面貌和艺术观念。
  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您有没有过理论名望掩盖绘画成就的惧怕?
  王:其实我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理论家”或者什么家。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会让大众容易有这样一种定位,造成自己潜意识中也多少有些这样的认识。但是,当初选择了画画和考美院,最原本的愿望还是创作。在我心目中,最理想生活状态就是为别人做事情,画自己的画,而不希望以画画为谋生方式,这样才能无拘无束的做探索。让别人把自己圈定在一个画家的身份上,顾虑如何让画得到社会藏家认可,是件很累的事情,甚至会让你感到绘画不再那样令人愉悦和可爱。总体来说,现在的生活还是按照我希望的方向来继续,在忙碌的时候偷闲画几笔,在紧张中感到一丝放松和享受,陶醉自己、获得愉悦。所以,我内心中并没有理论家与画家名望间的掂量,也无所谓惧怕和顾虑。    (东野升珍)
  安徽桐城人,博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工作;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廊》执行主编,《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大事记》特约副主编,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画家书法》、《笔墨传神韵——中国书画》等专著,个人画册《水墨制造》、《王平没骨云山小辑》等,主编《当代水彩画艺术文献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水墨画》等。


  王平的山水画有着可贵的文心、静气,他的作品多为积墨法的运用,吸收“米家山水”画法,淡墨重叠以求画面深润、厚重;另一类倾向于重墨厚积,构图多大山大水,画面求苍茫浑厚,回味悠长。他的作品始终追求人文精神,是山水画家中非常具有升值潜力的一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