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表亲兄弟,传承父子兵,如今,滨州城区的修表师傅只有不到10人
寂寞的时光守望者
文/片本报记者张凯
  • 2013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百货大楼里陈延珍的工作室。
  ◥陈延福带着自制眼镜在修表。
  滨州百货大楼的一角某个柜台后面有一个被玻璃隔开的不到3平方米的小空间,里面一个年轻人戴着放大镜,左手摁着手表,右手拿着镊子,正在小心翼翼打开手表外盖,卸下一个个零件。这个胖胖的修表匠叫陈延珍,38岁的他已修表19年,经过他的手修复的手表已有几万只。
  渐行渐远的修表匠
  早上8:30,随着百货大楼营业,陈延珍也开始了他一天的等待和忙碌。换电池、清洗机芯、调试、擦洗、截表带,米粒大小的齿轮和电池在陈延珍手掌间魔术一般地出现和消失。
  一天下来陈延珍能修十来只手表,工作空隙他就趴在工作台上看身边的人来人往。如果放在十年前,陈延珍则经常会在商场溜达下,随着年龄增长现在的他更能守得住这份孤寂,“咱们这一行,没什么道道,最主要的是能沉下心来坐住才行,好多人就因为赚不到钱就坐不住转行了。”目前滨州城区修表的师傅也只剩下不到10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区的修表匠最多曾达到40余人。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陈延珍与记者谈话中提及最多的话题。“那时生意好做啊,海鸥、上海、康巴斯好多品牌。”二十年间,陈延珍所熟悉的一些“老朋友”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褪去,与之相形变淡的还有陈延珍的修理生活,随着时光流逝,一些老顾客也渐渐不再出现。戴表的人越来越少了,能戴起表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自言自语间陈延珍向记者介绍这钟表修理行业的现状,“珍贵的表人家都去专卖店保养了,一般的修理费用和工夫还不如买一块新的,修理生意不好做啊。”
  尽管只有38岁,但陈延珍明显感觉自己的视力不及以前了,今年起修理明显感觉不舒服,他知道自己的眼睛已经出现老年人才有的老花眼。“修理行业,特别是手表修理,最费眼睛,零部件都太小了。”陈延珍笑着说,这是年轻人的职业,但目前在这个行业除去自己29岁的侄子陈阳外他几乎是滨州最年轻的修表师傅。
在曙光中哥俩选择坚守
  说起自己的修表生活,陈延珍说这完全得归功于自己大哥陈延福。1994年,19岁的陈延珍从惠民老家一绳网厂辞职来滨州投奔做修表生意的大哥陈延福。上世纪90年代的滨州,修表匠陈延福已经在本地小有名气,就这样陈延珍跟着哥哥走上了修表路,天资聪明加之心灵手巧,陈延珍很快掌握了修理的技术。那时一天最忙的时候他们哥俩修几十块表。好景不长,2002年左右,BP寻呼机、手机的陆续出现使钟表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孤寂。
  “那时的表最大的作用是看时间,但自从BP机、手机多起来,手表指示时间的作用就部分地被他们替代了。”陈延福告诉记者,钟表修理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第一波冲击。2006年,修了近20年表的陈延福撂下放大镜螺丝刀做起来了手机销售。陈延珍告诉记者,2007年起,23岁侄子的陈阳拾起了父亲陈延福的修理箱。
  这几年随着市场变化,特别是手表的地位再度逆袭,现年50岁的陈延福帮着儿子陈阳在中百开起了钟表修理铺,并投资经营起了一家钟表行。“上年纪了,除去修表卖表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陈延福说,在修表这个行业滨州城区最多不超过10个人。对于钟表的前景,陈延福再度拾起了信心,他一心扶持儿子,“儿子技术是成熟了,但心还是很野,耐不住寂寞,这是修表师的大忌。”
  最近,陈延珍和大哥陈延福正在准备一项钟表修理行业的资格考试,“干了一辈子了,连个资质都没有,也不行。”陈延福介绍,目前国内仅有北京、上海有钟表维修协会,尚没有学校开设钟表维修专业,“也想过带徒弟,但没有人来学,当初和我一起学的现在也都转行了。”
  “是这门手艺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对于未来的路,陈延福哥俩显得很有信心,“手表的行市好像缓过来了,修理还是能有一定市场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