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极航道激活俄罗斯
  • 2013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王昱
  15日,北极理事会批准中国、印度等六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而在表决前,俄罗斯努力说服北极理事会其他成员国,对非北极地区国家竖起“坚实的屏障”。俄罗斯与中印等国关系一直不错,为什么对它们有意加入“北极俱乐部”表现出更为苛刻的态度呢?不了解俄罗斯发迹史的经纬,就很难理解其对北冰洋所怀有的特殊执念。
  被彼得大帝
遗忘的那片海

  整个俄罗斯的扩张史,就是一部陆地帝国孜孜不倦的追寻海洋的历史。
  从13世纪到16世纪,遭受蒙古侵略的俄罗斯人被成吉思汗的子孙建立的金帐汗国整整奴役了近三百年。当俄罗斯终于从枷锁中挣脱出来时,欧洲的大门向着它紧紧关闭着,徘徊在门外的俄罗斯倾慕又充满怨恨。展开地图,彼得大帝发现自己广袤的国土被邻国封堵得严严实实,连个出海口都没有——在西北方,风头正劲的瑞典挡住了通往波罗的海的路。在西南面,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地利决不允许他人染指地中海。在南方,已将整个拜占庭帝国囫囵吞下的奥斯曼帝国把控住了黑海。在东方,对西伯利亚的远征才刚刚开始,遥远的太平洋仿若在天的彼端。彼得大帝敏锐地洞察到,俄国落后的关键正在于没有出海口,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俄国必将窒息而亡。
  “俄罗斯需要海洋”,彼得大帝将这句话作为了自己一生的座右铭。而俄罗斯之后的扩张中,也体现了这位沙皇钢铁般的意志——向西,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俄罗斯对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最终夺得了里加地区,并将首都迁到了那里,建立了圣彼得堡。向南,彼得大帝及其继承者们与土耳其人缠斗了整整两百年,最终将黑海收入囊中。向东,顶着西伯利亚刺骨的寒风,俄罗斯人完成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跃进,横跨亚欧大陆,最终在世界上最大一片海洋面前收住了脚。
  然而酷爱海洋的彼得大帝,终究还是忘记了一片近在他眼前的海。17世纪的俄国其实有一个出海口——紧靠北冰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只不过,那时的世界正在经历自15世纪开始的小冰期,严寒让该港几乎全年封冻。于是彼得大帝将这座“废港”遗忘了,连同沉睡在北方的整个北冰洋。
日俄战争
漫长航线要了命

  “凡是只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而同时还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是双手俱全。”彼得大帝曾经这样强调海洋对俄罗斯的重要。但讽刺的是,尽管对海洋的追寻贯彻了其身后的俄罗斯扩张史,20世纪的俄罗斯却是一个独臂巨人——海军的孱弱从沙俄延续到苏联,让俄国人着实吃了不少亏。
  实际上,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海军,总吨位数排名世界前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强大的庞然大物,在日俄战争中却全军覆没。从此之后的一个世纪,俄罗斯没能彻底恢复其“深蓝海军”的梦想。
  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中国,但当时日本海军的军力并不出众,还在为“六六计划”(六艘战列舰、六艘装甲巡洋舰)而努力。反观俄国海军,拥有大小200余艘战舰。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胆量去挑战这个庞然大物?
  当时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郞,在分析了俄国海军的军力配比后,发现这个巨人虽然貌似强大,却患上了高位截瘫——俄罗斯海军的四支主力舰队中,除了太平洋舰队驻扎在远东的旅顺口,其余的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海舰队都驻扎于遥远的欧洲,如果要驰援东亚根本鞭长莫及。更为关键的是,为了防范俄罗斯在远东扩张的野心,英日同盟当时已经确立,作为海上霸主的英国肯定会在这场“长征”中为俄罗斯制造麻烦。基于这种认识,日本海军订立各个击破的战术,即先集中全力迅速歼灭实力较弱的太平洋舰队,再坐等俄罗斯从欧洲调来的支援舰队与之决战。
  其实,在真正的实战中,日军“迅速”歼灭俄太平洋舰队的计划几乎完全失败。从1904年2月仁川海战开打,到次年1月旅顺口投降,打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过,龟缩在旅顺港内的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望穿秋水,就是没等到沙皇许诺他“快来了”的援兵。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组成的援军几乎重走了一遍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时所走的路径——由于部分战列舰吨位过大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他们不得不绕大西洋、经好望角、过印度洋、穿马六甲,全程3万公里。更要命的是,在英国的斡旋下,沿途列强的殖民地都拒绝为俄罗斯舰队提供补给和燃料。直到1904年10月,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才从母港圣彼得堡骂骂咧咧地出发了。指挥该舰队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不得不命令他的水手在甲板上堆好足够的煤炭,以便路上补充。此次远征耗时八个月,在旅程的尽头,疲惫不堪的远征军碰上了等待已久的日本联合舰队。对马海战一战,俄国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除3艘逃往海参崴之外,其余全军覆没,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而日军的损失,仅为三艘鱼雷艇。
北冰洋之锁
正在松动

  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十月革命,成为推倒俄罗斯一系列巨变的一张多米诺骨牌。实际上,这场战争中俄国的失败透露着某种宿命般的必然。从亚历山大帝国开始,任何急速膨胀的大国都会遭遇所谓的“疆界问题”。再强大的武力,如果在广袤的国土上疲于奔命,也会最终有鞭长莫及的时候。规避这一宿命的方法是制造能够沟通帝国各区域的“捷径”。秦始皇的直道、罗马帝国的公路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这一规律一直延续到世界进入海洋时代之后。英国在苏伊士运河上、美国在巴拿马运河上之所以不惜倾注血本,为的都是自己的版图不会因为过于庞大而调配不及。相比之下,俄罗斯运气很不好,20世纪以前,没有一条便捷的航道能让其庞大的海军迅速调往亚洲,这决定了俄罗斯在保有一片世界最广袤疆土的同时,不得不忍受反应迟钝的弊病。
  但这个事实随着北冰洋的解冻正在一点点融化。现在,让我们在地图上划出北极航道,而后重新审视一下日俄战争。如果1904年,北极的气候能够允许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从这里通行,俄罗斯就能够整合他在欧洲的海军力量,沿西伯利亚的海岸线东行,到达白令海峡后向南进入东亚沿海,这样差不多能够节省一半路程。而且沿途可以得到来自本土的补给和加煤以提高航速。最终测算的结果是,俄罗斯的援军将在三个月内赶到远东,而后以绝对的优势兵力聚歼日本海军,最终赢得这场国运之战。
  为了海洋,四个世纪前,俄罗斯人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踏上扩张之旅。为了海洋,一个世纪前,俄罗斯人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奔波三万公里奔赴远东与日军决战。现在,同样是为了海洋,俄罗斯正展开一场新的博弈。对海洋的追求,一次又一次改变着俄罗斯的命运,正在解冻的北冰洋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正如历史不允许假设,未来难以猜想。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北冰洋,这条绑束俄罗斯整整四百年的冰锁正在松动;俄罗斯这头巨熊,正在从它的冬眠中醒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