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高喊就业难企业头疼用工荒
供需错位造就职场悖论
文/本报记者韩杰杰王述
  • 2013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招聘会上,一位前来找工作的年轻人满面愁容。(资料片)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很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来自网络)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这个看上去很不合理的悖论确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尴尬的真实写照。“史上最难就业季”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无奈?大学毕业生该如何突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吃不饱”的单位
屡见不鲜

  一说就业,许多大学生抱怨不断,但就业真的那么难吗?
  在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13年毕业生2680人,如今2600多名学生已经直接就业,其余学生选择升学,学院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金诺告诉记者,今年全国毕业人数多,经济形势也不乐观,但是对他们学院的学生就业却没有什么影响。“今年来学校招聘的企业提供的岗位很多,一个学生平均可以有6个岗位的选择。但因为需求大,毕业生少,很多企业都开始预定2014年的毕业生了。”他说。
  而从年初至今的招聘会上,“吃不饱”的招聘单位也是屡见不鲜。22日,在四平路人才交流中心,50多家招聘企业发布了招聘广告,人员需求数百人,但“满载而归”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现在学生虽多,但是对口的人才却很短缺。”黄洁是一家机械公司的招聘经理,今年她单位计划招聘业务经理、电焊工、铸造工20余人,招聘广告张贴3个多月了,人还没招满。她分析,这种技能性的工作,学习的人本来就比较少,岗位需求量又比较大,因此造成了这种招聘困境。
专业设置
跟不上市场需求

  采访中,不少专家认为,“就业难”并不等于求职者“供大于求”,更多的是因为供求错位而造成的,如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求职者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等等。此外,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毕业生总量又增加,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难。
  潍坊学院招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康晓俊告诉记者,今年潍坊学院应届毕业生达到了6500人,是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康晓俊说,从去年11月起至今年6月前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情况来看,目前就业比较冷的专业有文秘类和法律类专业,热门就业专业则是机械类、经济类和营销类。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康晓俊介绍,学校今年开始利用飞信,创建信息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企业的招聘信息,同时他也建议,大学生们在寻找工作时应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大学生首先需要降低对工作的预期,因为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找不到理想工作实属正常,应届毕业生可以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
  “现在一些高校最缺乏的是骨干专业。”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王金诺告诉记者,一些高校更愿意设置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如中文、新闻学等等,而那些培养成本较高的专业,不少高校却不愿意设置。王金诺说,因为专业点过多过滥,就业难成了普遍问题。“要解决就业率的问题,我觉得关键是要按照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去设置专业。”王金诺说。
追逐安全感
导致扎堆争岗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其次是安全感。”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全球职业规划师“大川”说,人们为什么都扎堆报考公务员?因为相比众多工种,公务员能提供更大的安全感——不错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资,完善的保障。在房价高、医疗贵、教育贵,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都趋向于争夺安全感更高的岗位,而非那些连五险一金都没有,不知何时倒闭的企业。正因如此,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往中小企业流动,不愿意往经济不发达的西部流动,造成了部分岗位、部分地区就业难。
  这种安全感如何保障?最根本的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试想,若医保、养老保险都很完备,人们工作起来根本没有后顾之忧,那时工作在人们眼中只有工种的不同,而没有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差别,就业率将会提升很多。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找不到能满足内心安全感的工作。很多专家批评求职者眼高手低,心态浮躁,归根结底,是由求职者内心的不安全感造成的,这种不安全感逼迫他们去寻找更好的岗位。
  “毕业之际,很多学生内心是焦虑和茫然的,有的甚至是悲观的。”他说,这既源于就业压力大,也源于对就业公平的担忧:暗箱操作、拼爹潜规则是否剥夺了自己的就业机会。说到底,还是社会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完善问题。社会要营造公开、公正的竞争氛围和就业环境,同工同酬,化解就业焦虑,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再者,企业培养人才是需要成本的,经济越低迷,企业越不愿意花费成本培养、储备人才,国家保障体系应该通过补贴扶持等政策,来增加企业储备人才的欲望,分流部分毕业生。
  而从教育方面来说,多数学校都没有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导致不少毕业生盲目选择专业,盲目选择职业。没有航向的船,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应接受职业规划的指导,进入大学期间,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才能更好地选择专业,进而选择岗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