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标帽子不想再做无“名”辈
  • 2013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制帽车间工人正在加工帽子。
  制帽进入最后一道工序。
  电脑绣花工艺一次可以加工几十顶帽子。
  订单不断,制帽车间内一片繁忙。
胶州李哥庄
  75平方公里、不足10万人口的小镇,世界上每四顶帽子就有一顶产自这里,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时的“选举帽”、奥运会球迷用帽……胶州李哥庄的帽子满世界飞,但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数企业只是为人贴牌。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李哥庄镇帽子厂的老板们也在打自己的算盘,那就是如何走出一条李哥庄帽子的品牌之路……
文/本报记者 赵波 陈之焕 片/本报记者 赵波 
订单不断车间连轴转 小镇年产15亿顶帽子
  帽子——一种很小的日用品,如今却在李哥庄镇做成了产业链。
  20日,记者走在李哥庄镇的联谊大街上,随处可见专卖帽子辅料的商店,有卖帽舌芯、帽板的,也有做帽子加工的,围绕制帽业,整个李哥庄镇及周边村庄形成了进料、电脑绣花、制线、帽盖、帽扣生产销售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我们的帽子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制帽所有的原材料应有尽有,可以说在这里足不出镇就能造帽子。”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会长高玉习说。
  确如高玉习所言,现在李哥庄镇共有帽盖、衬布、制线、绣花、印花、包装箱及包装袋、商标等生产企业和机械销售企业达80多家,形成了集辅料、刺绣、印花、包装、缝纫设备销售维修于一体的配套产业链条,制帽企业足不出镇就可以得到所有原辅材料供应。
  20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超杰制帽有限公司,3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内一片忙碌。一楼是原材料区和电脑绣花作业区,一排十几台机器,只有一个工人看着,通过电脑控制所有的绣花都是一个模样出来。在原材料区,不仅有整批的布料,帽衬、帽盖等材料也一应俱全。在二楼可以看到帽子生产的30多个环节,有缝帽衬的、有填帽盖的,做帽衬的女工卢女士说,她只负责这一个环节,每天能加工三四百打帽衬,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1985年,李哥庄镇第一家合资企业——青岛飞龙金冠帽厂落户后,李哥庄注定跟帽子连在了一起。金冠帽厂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解,却带来了一个裂变的产业链,厂内的部分技术、业务骨干自立门户,裂变出的制帽企业有十多家。
  随后,李哥庄帽子产业越做越大,政府参与在小窑村附近规划了“制帽城”,帽子厂的老板们又组建了制帽商会。如今李哥庄镇上有制帽及配套企业230余家,规模以上制帽企业38家,年销量过1亿打,去年年生产帽子达到15亿顶,产值达4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2.2%。帽子产品以运动帽、太阳帽为主,以海外市场为主销方向,形成几十个系列、上千种花色和品种帽子。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高 帽子产业链无奈向外延伸
  小帽子做成了大产业,但如今帽子厂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一个工人每天需要一百多块钱的工资,原材料价格也成倍涨,近年来,帽子产业利润已经开始下降。一些盲目扩张的帽子厂不仅面临着成本上涨的压力,每年的用工季还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
  在青岛超杰制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总经理郭明飞介绍,他的厂房原本能容纳300多名工人,但是现在只有80多人,因为劳动力成本增加,在当地已招不到工人了。“本地工人每月3000多元工资几乎都招不到,到外地办厂生产2000元就能招到了。”郭明飞说,招工难已成为当地制帽产业发展的瓶颈。“用工缺口差了两倍多,订单又非常多。”无奈之下,郭明飞在泰安和平阴开了分厂,三个厂共三百多人,这才基本保证了客户订单的生产。说起这几年帽子的利润,郭明飞说,现在一顶帽子也就是1元至1.5元的利润,现在全是靠着量来保证利润。
  为了应对招工难,李哥庄的制帽企业也会到偏远地区招工,据统计,李哥庄镇有60%人口为外地移民。26岁的东北小伙王铁强就是超杰制帽的工人,两年前来招工到李哥庄,在另一家制帽企业邂逅了来自贵州的妻子,而今夫妻俩在李哥庄购买了新房,扎根在李哥庄。
  在帽子厂上班的张惠说,她们村里有2000多人,成规模的制帽企业有十余家,相关配套小企业或作坊若干家。以前几乎家家都指望在就近的帽子厂打工,现在很多村民不愿再从事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工资不高。年轻人做这个的越来越少了,工人现在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镇上也在考虑设立专门的职业中专,开设制帽课程,为制帽企业输送人才,解决用工难。”郭明飞说。
确定全国首个制帽“国标” 200多企业却只3家有“名”
  虽然李哥庄造的帽子早已遍布全世界,但是这些帽子上却难有“李哥庄造”的标识,原因很简单,李哥庄造的帽子一直在做贴牌,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李哥庄镇200多家制帽企业只有3家注册了商标。
  做贴牌纯粹是在做产业链的低端,不过是分取这一劳动密集行业最少的一杯羹,这一点郭明飞心知肚明。郭明飞生产的帽子主要出口欧美,也有非洲的,每年的订单都是他飞到国外跟人家谈来的,每年他都给耐克、大嘴猴等著名的品牌商生产帽子,前一段时间还给这两家发了两个集装箱的货。
  “我们的帽子质量肯定没问题,因此才能出口给一些国外的名牌商家。但是我们确实挣得不多,像出口的帽子一般卖到25—26美元一打,但贴牌后身价倍增,一顶帽子可以卖到三四十美元。”郭明飞说,累活都让他们干了,但是大钱也都让人家品牌商挣了。
  只有有了自有品牌才能分得更大的蛋糕,郭明飞为此注册了自己的超杰商标,有些帽子已经打上“超杰”的字样。郭明飞办公桌上就摆着数十种样式的帽子,他说,这是都是拿给客户看的。为了能研发出好的样子和真正适应外国人的帽子,他还专门从国外请了研发设计师,专门负责研发,现在他的帽子样式已经达到800多种,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顶。
  帽子厂的老板想把企业做好,为了帽子这个多年的传统产业,当地政府也开辟了多条绿色通道。今年3月16日,由青岛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为主要起草单位的六片运动帽国家行业标准正式确定,这一行业标准是县市级商会起草的第一部国家行业标准,也是全国制帽行业的首个国标。
  而为了做好帽子产业,打出自己的帽子品牌,李哥庄镇今年引进了中国帽艺博览城项目,投资30亿元,打造集产品研发、样品展示、原材料及辅料供应、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帽子展示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形成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鞋帽产品批发零售中心。
  “现在几乎天天有客户找上门来,催着要货,如今,李哥庄帽子之乡的名声在外。”高玉习期待地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李哥庄的帽子企业能早点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做成中国的阿迪达斯或者耐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