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读之间
二十年,三个故事
  • 2013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 / 刘瑞琳
  2013年,是我进入出版行业整整20年。这20年分成两个阶段,前10年,1993年到2003年,我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工作;2003年秋进入广西师大出版社,主持北京贝贝特至今,也整整10年了。在这20年中分别跨越一头一尾还有中间三个时段的三个小故事,对大家未必有启发,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粗疏的总结。
第一个故事,关于无知无畏,关于热情
  我刚进新成立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就有幸参与编辑了《图片中国百年史》这样一部大制作。这部书后来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书刚出来,我们都很兴奋,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书、这么贵的书、这么重的书,大八开,定价1480元,18斤重。那时总编辑汪家明领衔,我的编辑部主任冯克力是责任编辑之一,我也只是助理编辑之一。
  那时,山东画报出版社刚刚成立,想尽办法挣钱生存。除了做《图片中国百年史》这样有人文内涵的书,还通过关系请省长题词,做了一本叫《创业者》的书,其实是找企业家掏钱入选,然后按页码收费。当时我不认识什么企业家,就问总编辑,新华书店的经理算不算?汪总说,当然算。那就太好了,我心里想,书店的经理总比其他企业老总容易打交道吧。打听到当时山东临沂和烟台两个新华书店的老总都干得不错,我就想先去临沂。既然是去书店,不如也带上当时出版社已经出版的一些书,顺便推销。尤其是《图片中国百年史》这样的大书,人家只有亲眼见到才能买。我的想法迅速得到领导的支持,经总编辑签字批准,借给我一套《图片中国百年史》,还有其他几本小书,装了一纸箱,坐绿皮火车出发。从济南到临沂,下火车后再背着纸箱子到处打听新华书店在哪里,坐一小段公交车,路上还把裙子给拉破了,又求人用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段,总算到了新华书店的办公室。
  说实话,我已记不清当时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背一大箱子书,似乎就是出于一种无知无畏的热情吧。我那时也不知道,甚至没考虑过,编辑这个岗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不清楚这个行当那些有名的大编辑都是怎么工作的,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热情去做事情。最近李克强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或许我就属于那种甩开膀子做事的人吧。无知无畏,不理会什么条条框框,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做事情,甚至不必在意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编辑,因为你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书。
第二个故事,关于判断,也关于信任
  2002年冬,我在饭桌上听一个记者说,陈丹青有本书在江苏印出来了,又被禁了。之前我在杂志上看过陈丹青的文字,很喜欢,这事我好奇,也惦记。后来找清华美院的杭间要了陈丹青的电话,拿到了那本被出版社自我审查过滤掉的书。我一字一句读下来,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于是我来到北京,对陈丹青说:我们可以出这本书。陈丹青问:你确定没问题吗?我说:我相信我的判断。然后陈丹青去济南,配图、排版,很快书就出来了。这本书叫《多余的素材》。
  书出来之后,我们去南京做活动。有记者问:陈老师下一本书会写什么,会在哪个出版社出?陈丹青指着我说:“刘瑞琳,她就是我的出版社,我下面的书都会交给她出。”后来我问:“陈老师,你说我是你的出版社,什么意思?”陈丹青说:“也许我在国外生活久了,我只认人,不相信机构。”我说:“如果我换出版社呢?”他说:“我跟着你走啊,你就是个好编辑。”我没觉得自己是好编辑,陈老师鼓励我说:“你诚恳、敏锐、果断、剑及履及,这当然就是做好编辑的料啊。”但我知道,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他的书被否定的时候,我的判断给予了他支持,而且事后证明,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2003年,我离开山东,加盟广西师大出版社,陈丹青果真把他的所有书都交给我来出。后来又向我们推荐木心先生的作品,从2006年出版《哥伦比亚的倒影》到今年出版《文学回忆录》,我们也算是不辱使命吧。很难想象,当初出版《多余的素材》建立起来的那分朴素的信任,竟能结出这么丰硕的果实。我一直很感激陈丹青,也感激给予我信任的每一位作者。做书,其实是在做人。而作者的信任,就是你作为编辑最大的资本。
第三个故事,关于柴静,关于她的《看见》
  柴静在写书,早就在圈子里传,所以盯她的出版社、出版商也自然很多。最后剩下来的,应该说实力都很强,放到哪一家出,都不意外。每回问柴静情况,她说,还在改,我们就耐心等。
  我们的报价不算高,我也从侧面了解到,很多家比我们出的印数都高,而这些家几乎都有过百万册畅销书的销售记录,我们没有。我们给出的营销计划,也属于中规中矩。到最后,柴静又发来几篇稿子,想听听我们的编辑意见。看了我们初编的稿子,柴静的反馈是:“你们的编辑更专业,也更认真。”我心里踏实下来。
  后续的编辑、设计、营销、发行,似乎都是在波澜不惊中进行。每一个岗位,都恪守自己的本分,关注每个细节。或许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个量级的畅销书,我们只是按照平常做书的心态与规矩来操作,关注文稿本身,关注书本身,尽量排除关于畅销书的种种说法的干扰,整个团队密切而默契地配合,几乎可以说是顺利而从容地做出了这本书。
  书做出来,铺开去,上榜,然后加印,如今已经印到了两百多万。后来也产生了一些议论,我们还是恪守自己的本分,没有卷入任何纷争。后来和柴静聊,她说:“刘老师,我选你们,选对了。”我心里很安慰。这不只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赞许,也是对我们这么多年来坚持做书方式的一种认可。
  有一年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对我的同事说,专业,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伦理。想要做得好,首先要做得对。做了这么多年书,我的感觉是,越来越渴望把自己的精力花在真正的好书上面,从容不迫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把书做得更纯粹,也让自己的生命更纯粹。

  (本文作者为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文为其在2013中国好编辑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上的演讲,文字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