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能区带动城乡一体发展
烟台城镇化新模式获专家认可
  • 2013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烟台开发区海韵社区住着十几个村的搬迁居民,在这里,他们生活得很惬意。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本报烟台5月26日讯 (记者 张琪) 近半年来,烟台市一直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最近提出了走“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这一模式。这一提法得到了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等6名专家的高度认可,认为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科长陈俊涌在解释“功能区带动型”这一名称时这样说:“发挥烟台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园区的独特优势,以‘蓝、黄、高’三大战略为统领,重点发展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功能区,促进产业、要素、人口聚集,加快建设一批集经济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宜居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
  烟台为何要走这样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烟台市住建局副局长张玉言说,烟台结合了国内外经验和烟台本地实际,其中产业支撑、土地集约利用、注重烟台特色是重点考虑的三个因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合理集约地利用土地,而且发挥出烟台园区多的特色。
  基于以上考虑,以功能区发展带动城镇化,既能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和土地集中集约利用,又能体现特色、放大优势,是符合烟台实际的可行选择。
  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城镇化的重要性,“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城镇化都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增长潜力。据估算,今后8年烟台市城镇化可拉动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25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4.5个百分点。”
  烟台市长王良则说,烟台市将按照“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战略格局,以6个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00多个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人口聚集区,以众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产业、人口结构优化区,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各类园区依托城镇、反哺镇村,把各类园区优先打造成烟台城镇化的领先和优势板块。
  《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中对未来几年烟台市城镇化的目标进行了描绘。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
□延伸解读 城镇化不只是让农民“上楼” 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和土地集约利用,各方受益 本报记者 张琪 李园园 王晏坤
  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烟台这一特色模式的出炉,基于已经在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记者在烟台开发区、蓬莱多地进行采访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摸索,烟台新型城镇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产业带就业
农民成工人

  “城镇化不只是‘上楼’,不改变生产方式难以改变生活方式。”谈起烟台城镇化建设,烟台市住建局副局长张玉言说,不改变老百姓的生产方式,不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只能让这个地方成为城市的“贫民窟”。
  张玉言说,烟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已意识到就业等问题。他说,烟台工业化程度高,特别是园区数量众多,在推进城镇化时会充分发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优势,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让工业化为城镇化‘开道’,让农民不再种地、不再打鱼,而是进城工作。”张玉言说,烟台开发区就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1984年,烟台开发区刚设立时,还是一片荒滩,人口只有几万。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里已吸引了无数企业的驻扎,成为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的生产聚集区。靠着这些先进的制造业,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
  “昨天刚领的钥匙,明天就开始装修了。”5月23日,在烟台开发区的海韵小区,前来物业办理装修事宜的梁永进高兴地说,他是开发区丰台村村民,以前以打鱼、养殖为生。
农民不进城
就地城镇化

  城镇化不仅只有工业化一条路可寻,烟台的城镇化之路是“多轮驱动”。“多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让城镇化这架马车跑起来,跑得稳、跑得快。”张玉言说。
  让老百姓变成有“事业”的城里人,农业产业化也是必行之路。说起这一特色,张玉言自豪地称,烟台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地方太多了,龙口、莱州、栖霞、蓬莱等都是如此。
  位于蓬莱的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一片6万亩的葡萄园出现在记者眼前,绿油油的,遍布整个田间地头。
  “现在农民可不是种地的农民了,而是我们的工作人员。”5月26日,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早在1999年,他们就开始推行这种公司带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酿酒葡萄种植产业,由农民出让土地、劳务、生产技能,由企业出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农民把土地租给公司,每年不仅赚取租金,还可在公司上班,拿工资。“种出来的葡萄好,还会有奖励。”
  这只是一个缩影。
山村变城市
县级市崛起

  烟台的县级城市正在加快崛起。
  在今年的城镇化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上,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拿龙口市南山村的城镇化作了例子。“强区带动、强村带动、强企带动”是对龙口南山村城镇化的最好写照。如今的南山集团辖南山工业园、南山东海旅游度假区、南山旅游区三个园区,20余个居民生活区,近60家企业,总面积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含员工、居民和学生等)达13万之众,拥有铝业、纺织服饰、金融、房地产、旅游、教育六大核心主导产业。
  “让山村变城市,把城市建在大山里”,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南山集团就确立了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而在海阳市,以筹办亚沙会为契机,高标准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分别是2006年的2.4倍和1.7倍,一举跨入中等城市行列。
□新闻背景 如何城镇化 市长留“作业”
  2012年底,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闭幕后,烟台市长王良给烟台城镇化建设小组布置了三个“作业”。
  第一个是要深入研究目前烟台城镇化发展的特色;第二个是将来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第三个则是需要打破哪些瓶颈。
  随后,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市住建局等21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小组主要成员先后多次到济南、临沂等城镇化比较典型的城市考察学习。
  据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科长陈俊涌介绍,要找出具有烟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并不容易,先后提出了“全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概念,但均无法突出烟台特色,也不符合烟台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轨迹。
  “当我们确定了‘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时,终于得到了市委常委会的认可,那时候就像是生下一个孩子一样,感觉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陈俊涌说。
各级园区
留住125万人

  烟台园区数量众多,建设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已吸纳就业125万人,是烟台全市发展最快、活力最足、质量最好的板块。
  以6个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00多个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人口聚集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产业、人口结构优化区,以市、县、镇行政中心区和农村社区为服务功能和宜居功能区。
  近年来,烟台以园区产业集群化带动城镇化,着力打造了机械制造、现代化工等5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吸纳就业14.6万人。以企业规模化带动城镇化,集中培育了28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吸纳就业95万人。仅富士康就吸纳就业近10万人,在市区西部崛起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
 本报记者 张琪 李园园 王晏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