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城镇化“烟台模式”领先
“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获专家组高度认可
  • 2013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在中粮君顶酒庄,葡萄园紧挨楼房,形成乡味十足的现代社区。 记者 赵金阳 摄
  如何让城乡整合优势资源,从而都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摆在全国多数省市的面前。烟台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记者 王晏坤 报道

  本报5月26日讯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山东省经济总量第二的港城烟台当然也不例外。从2012年9月份开始至2013年4月份,烟台市结合实际,提出了走“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被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等6名专家评审组认为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烟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诞生还要从2012年9月7日说起。
  当天,烟台市召开城镇化和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长王良在会上提出,烟台要尽快探索具有胶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
  要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需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握本地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据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城镇化不是单纯的“造城运动”和土地的规模扩张,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避免在城市内部形成新的二元结构。
  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本地实际,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认为,烟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以政策为突破,同时还要走出胶东特色。
  据了解,在部分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就业创业问题解决不好,出现了“城市贫民窟”等社会问题。
  因此,烟台必须充分发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优势,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
  据烟台市政府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烟台城市人口密度已由2006年的1949人/平方公里下降到2011年的1592人/平方公里。另外,烟台园区建设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已吸纳就业125万人,是烟台全市发展最快、活力最足、质量最好的板块。
  最终,“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的烟台城镇化发展模式诞生。
功能园区和县镇共同发力
  □本报记者 王晏坤 
   
  在烟台的城镇化进程中,功能园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一批富有特色的乡镇崛起,对城镇化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解读模式↘
依托区位优势
城乡共享资源

  “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模式呢?
  据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所谓功能区带动型,即按照烟台区位优势,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统领,重点发展各类园区、度假区、行政区域等功能区,促进产业、要素、人口聚集,带动全市城镇化的发展。
  而城乡一体化,则是指遵循城乡统筹,包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一体化,全方位提高城镇化质量。
  “要让农民带着工作、资本、保障、尊严进城,即使在农村也应能享受到同等公共服务,使用同等公共资源。”今年4月19日,在烟台市召开的全市城镇化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张江汀说。
发展载体↘
以园区带动就业
发展县域次中心

  总体上来看,烟台依托园区打造了机械制造、现代化工等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了28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通用东岳聚集汽车零部件企业200余家,吸纳就业15万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创业、促进了人口集聚,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村镇建设中,近年来,龙口、莱州、招远和蓬莱连续入选全国百强县,龙口、招远、长岛城镇化率均已超过50%,招远、蓬莱、栖霞正在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
  龙口南山村和诸由观镇、招远玲珑镇的玲珑集团、栖霞中桥镇和桃村镇、福山区回里镇、莱州沙河镇、海阳凤城镇等一批典型不断崛起。
  未来一个时期,烟台将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大镇、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特色名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次中心。
  力争到2015年全市8个省级、7个市级示范镇驻地人口分别达到3万人和2.3万人以上。到2020年,有15个镇驻地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5个镇驻地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
□未来目标 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七成
  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440万人以上;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平方米以上,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各功能区成为支撑人口聚集的重点区域,各项城镇化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等城市达到7个,3万人以上小城镇达到8个。
  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功能区聚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接近东部沿海地区较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构建起支撑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设的城镇体系。
“烟台模式”出炉记
  □本报记者 王晏坤 
  
  烟台“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道路被认为具有全国典型意义,那么这条道路最终是怎么出炉的呢?“烟台城镇化建设‘烟台模式’的出炉,的确经历很多,费尽了周折。”对此,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松杰的描述很简单,但过程却很是复杂。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5日,为期三天的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会议闭幕后,王良市长立即给烟台城镇化建设小组布置了三个“作业”:第一个是要深入研究目前烟台城镇化发展有什么特色?第二个是将来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第三个则是需要打破哪些瓶颈?
  “作业”布置完成后,很快就下达至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也是烟台市城镇化建设小组的牵头科室。
  “先后组织了21多个单位,分3个组,每个组负责三个县市区进行深入调研。”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科长陈俊涌说。
  可是烟台的城镇化发展到底具有什么特色?
  经过前期大量的探讨后,很多意见都集中到了城镇化建设小组主要成员上来了,其中有烟台市府办副主任王松杰、市府办秘书一科科长王语堂、市府办秘书三科科长祝潜、市府办调研四科主任科员田磊、科员刁崇晓和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科长陈俊涌等共9人。
  “经过我们多次调研和讨论后发现,烟台的城镇化基本上是靠工业化引领,而工业化又大多是通过园区聚集,当吵到这里时,我们茅塞顿开了。”陈俊涌说。
  此后,在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松杰的脑海里,一个新的概念出炉了,那就是“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模式提出后,终于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市委书记张江汀、市长王良、分管副市长于松柏的赞同。
  “确定了发展道路,我们马上就投入到了《纲要》的编制中,这也是个大工程。”陈俊涌说,期间张江汀书记和王良市长多次作出批示和指导性意见。
  为了尽快完成《纲要》,王良市长两次要求编制小组去济南学习、去临沂取经。
  前后经历5个多月调研、探讨、磨合,30多次的内容改动,《纲要》终于在2013年4月13日正式印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