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率”的意义该重新审视了
  • 2013年05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柯锐

  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谢强和他的同学们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曾有老师透露,公办学校拔高就业率是为了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吸引优质生源。在一些高校,就业率还是考核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就业率如果连续处于倒数的专业,就要面临减少招生规模甚至停办的局面,因此直接影响相关院系的生存。
  其实,如今人才流动和跳槽转行越来越普遍,终身呆一个单位的情形越来越少,那种由高校统计的一次性“就业率”,还能否衡量真正的就业状况,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况且,长远来看,就业率不应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或者是首要指标。学生是否获得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毕业后的持续发展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才能真正彰显教育的本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