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千垃圾箱,分类成虚设
环卫部门:虽有分类回收预案,但鲜有市民按要求投放
  • 2013年05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全新的果皮箱分工明确。
  鲜有市民按照分类投放垃圾。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5月28日讯(见习记者 公素云) 垃圾箱上清晰地标明了“瓶罐”、“纸类”、“电池”等分类投放口,但里面的垃圾却混杂在一起,精心设计的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28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济宁市城区有1000多个分类垃圾箱,但分类功能却没起到任何作用。
  28日上午,记者在洸河路一个分类垃圾箱旁边看到,虽然垃圾箱上设有专门的圆形瓶罐投放口,并标识有“瓶罐”提示字样,但一个市民将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意丢进了旁边标有“其他垃圾”的投放口。记者在这里守候了十几分钟,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路人未按要求投放,只是将垃圾随意丢进桶内。记者在这些分类垃圾筒内看到,各种垃圾通常混杂在一起,可回收垃圾桶内时常掺杂着果皮、食物残渣等不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桶内却参杂着金属制品、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
  “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随手就丢进去了。”面对记者的询问,一名市民的回答有些不以为意。“有些垃圾桶的分类标识很相似,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细看。”记者在洸河路上采访了几位市民,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表示,垃圾是随意投放的,没有考虑分类,也没有关注垃圾桶的提示字样。
  “虽然垃圾桶是分类的,但垃圾都倒在一起收集。”记者采访了几名环卫工人,环卫工人说自己在收集垃圾时,各个投放口内的垃圾并不是分开的,而是统一倒在一起,所有垃圾最后都被放进三轮车上同一个收集箱内。
  垃圾倒在一起收集,分类垃圾箱显然失去了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了济宁市环卫处,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分类垃圾箱在最初设立的时候,有专门的分类回收预案,但是市民很少按照要求投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总是混在一起,环卫工人根本没法进行分类收集,只好都放进一个收集箱,垃圾分类只能在进入垃圾处理厂后重新进行分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