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地摊不丢人
  • 2013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做一件复杂的铝艺,通常要花费几天时间,所以每一件工艺品,对杨列灏来说都是心肝宝贝。
  平时,杨列灏一边摆摊,一边编织铝制工艺品。
  如今,杨列灏除了摆摊,还在简陋的住处收起了徒弟。
  整天编织铝线,杨列灏满手都是厚厚的老茧。
文/片 本报记者 马辉
  14日下午6点,在济宁城区洸河路上,一个小伙子坐在马扎上,摆弄着手中未完成的一件铝制工艺品,他叫杨列灏,来自滕州,是个心灵手巧的爷们儿。
  杨列灏的所有家当就是一个黑色旅行袋,里面除了他已经做好的铝制工艺品外,还有钳子、漆包铝线等材料,包上的尘土写满了他一路的艰辛。
  杨列灏告诉记者,铝艺就是不停地缠和绕,对接口要把握好,做一个自行车要两三个小时,做一个龙的造型要6个小时,而一个体积较大的摩托车,则要2天时间。“为了设计一个摩托车造型,我曾经一夜没睡觉,第一辆摩托车只卖了110元钱,卖便宜了。”
  说起入行,今年25岁的杨列灏笑着说,这是个偶然。他以前是一名造船工,但是高负荷的重体力劳动,让他的腰肌劳损变得十分严重。2007年,他去吉林白城出差,在街头看到一位老艺人正在编制铝艺,顿时爱上了这项技艺,随即萌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老先生很保守,别说收徒弟,就是你从旁边看上一会儿,他都要停下手,生怕你偷学。”杨列灏说,当时他在白城一呆就是一周,每天都去老先生那儿磨。最终,老先生看他诚心想学这门手艺,便收了他1000元钱,给他演示了一遍编织自行车的过程。“当时也没看清楚,我自己尝试着做了四五十个,才慢慢做出自行车的样子。”
  为了生计,杨列灏北上去过北京,南下去过海南。如今,安顿在表哥在济宁开的滕州面馆里,已经三个月了。平时除了为表哥打打下手,上街摆摆摊,他还收起了徒弟。来自微山的马兆柱就是其中一个。
  “摆地摊不丢人,吆喝完没人理才是丢人,我要把这一手艺带到旅游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手艺。”杨列灏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