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轮上的童年
  • 2013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伴随中国汽车工业成长
  红旗、北京212、桑塔纳、夏利、捷达、皇冠、拉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在那个大街上没有几辆轿车的岁月里,别说拥有,能坐一坐、摸一摸这些车,都是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我们的成长历程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汽车的影子,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萌发到飞跃的经典历程,与车有关的童年回忆,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情感交集……    □本刊编辑室
  70后
  讲述者:房立刚
出生年代:1974年

  1985年,济南长清区一个小村庄里,年仅11岁的我与一群半大孩子混迹村野间时,村子里开来了一辆在当时于我而言不亚于UFO的北京吉普车,让我第一次对汽车这种新鲜事物心生敬畏。那几年间,国内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当时仅有的上海大众、广州标致、天津汽车等品牌的第一批车型开始逐一问世。一直到1991年一汽-大众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1992年雪铁龙富康投放中国市场,“老三样”才登上了汽车时代的舞台。同年我考入大学,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当时院校里第一届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自此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
  90年代初期,毕竟还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在大学期间所接受到的汽车实践知识,都来自于当时被当做教科模具的报废车辆,关于汽车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获取也是极受限制。一直到了1995年,毕业实习时我才算接触到完整的车辆——解放卡车,此时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之后的几年迅猛发展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讲述者:韩亮
出生年代:1975年

  对汽车最早的印象,差不多能追溯到1980年左右,5岁的我刚刚记事,当时父母都是济南市机床维修站的职工,厂里有一辆吉普130,传说是经历过二战的祖宗级老爷车,只有厂领导出席重大活动,或者职工家的孩子生急病送医院时才有资格乘坐。至于我,连摸都没摸过,最多只是在路边玩泥巴时,用崇敬的眼神望着它一路颠簸而去,后来那辆车被借去拍电影,据说同款车型全济南市只有两辆。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马路上最多的是马车、驴车和拖拉机,再就是公交车,老电影里干部下乡一大群孩子追着小汽车跑的桥段,绝对是来源于真实生活,好像我自己都跟着跑过。
  到80年代中期的时候,听说姜昆、刘晓庆等演员都买了私家车,听着就跟神话故事一样。汽车不都是国家和政府的吗?怎么还能归个人呢?眼下就算听到谁买辆航空母舰回家,也赶不上那种感觉来的震撼。

  80后
解不开的“汽车缘”
  讲述者:刘庆义
出生年代:1986年

  “嘀滴,嘀嘀”……汽车的鸣笛恐怕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也是最熟悉的声音。因为父母年轻时就从事汽车运输工作,所以我生下来就算是跟汽车打起了交道。小时候的我对汽车的记忆很模糊,但经常在父母口中听到解放、小跃进、黄河等词语,后来才知道那是车型的名称。上世纪90年代初,父母从大货换到了金杯中货,我对汽车也开始有了最初的了解。冬天的每个早晨,我和姐姐都会蹦蹦跳跳地跟在父母后面,提着热水去热车。随着车子慢慢发动起来,一家人也露出开心的笑容。
  跟父母出车是我寒暑假最快乐的事情,我这个小不点每次都是踩着轮胎抓着车门把手使出吃奶的劲爬上车。上世纪90年代的济南城还不大,但对我来说,从北园大街到环山路都觉得异常遥远。夏天出车的路上,最难熬的就是闷热,那个年代的车里,只在车顶前方有一个风扇,但人坐在车里依然是挥汗如雨。因为过热车也经常会在路上坏掉,那时候没有救援车,更没有4S店,但会开车的人基本都会修车,手套、螺丝刀、电线等都是常备的,修车也成了母亲为之骄傲的“拿手菜”。
  90后
  讲述者:陈邦正
出生年代:1992年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汽车品牌是凯迪拉克。七岁那年,舅舅结婚,作为花童的我同舅妈一起坐在一辆凯迪拉克的婚车里。初次见到那辆车就感觉气派,比大街上的车好了不止一点半点。我还特意让摄影师给我和车拍了张照,来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2003年,我家买了第一辆车——上海大众GOL。说实话,我当时对它的印象并不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却越来越爱它,因为有了它,出行不用看老天脸色,出去玩不用挤公交,家人亲切的称呼它为“小白”。“小白”陪伴了我们六年多的时间,带我们逛遍了济南的山山水水,让我的童年绚烂多彩。
  后来,家里换了第二辆车东风日产天籁。一转眼,这辆车陪伴我也走过了多年时间,在父亲的呵护下依然十分新。父亲直到现在还不允许我单独开车出去,生怕我把他的宝贝车给刮了蹭了。
讲述者:朱安琪
出生年代:1993年

  五岁的时候大伯家买了一辆桑塔纳,每次到了寒暑假,大伯都开着车载着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虽然与长途车相比少了些舟车劳顿,但新车味道混合着清新剂味道,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晕车的感觉。
  小学四年级的国庆节,我和妈妈从北京游玩坐火车回来,来接站的爸爸却径直带我们走向停车场,我第一次坐上了我们家自己的车——一辆白色的凯越,走在马路上就感觉我们的车最漂亮,在停车场经常会被围观,也让小小的我很有自豪感。这辆车陪伴了我六七年的时光,承载了我们家许多美好的回忆。后来家里换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但第一辆车带给我的印象,却是在所有车中最深刻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