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里镇侍玉村民生代办员陈夫员:
四十年如一日为乡亲解忧难
文/图本报记者黄广华见习记者黄丽丽通讯员陈华
  •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要给乡亲们代办的事,陈夫员每一件都仔细记录。
  40年,那条通向镇政府的路,他来回走了2万多趟;40年,他手中为百姓代办的事项,可以铺满村子里的大街小巷;40年,他从一个健壮的青年,变成了步履蹒跚、头顶染霜的老人……他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他就是郭里镇侍玉村的报账员兼民生代办员陈夫员。
为方便乡亲找到他 专门配上了“热线”
  陈夫员,1954年9月生,郭里镇侍玉村人,1973年在村里从事财务工作,身份从会计到报账员到现在的兼任民生代办员,称谓变了,但是为民代办的角色从未改变,乡亲们一有急事、难事,就会找他,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他就会不遗余力地为乡亲们跑腿办事。当谈及老人对这40年来风雨无阻、坚持为民代办事项的感受时,他就说了一句话:“这40年来,我只是在帮我的父老乡亲跑腿而已。”当谈及这40年的付出,需要什么回报的时候,无情的岁月刻在他脸上的皱纹,顿时绽放的像盛开的花儿,“哪还要什么回报哩,每次我帮乡亲们办完事,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初次见到陈夫员的时候,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老中山装,裤子因为穿得时间久了,有些发白了,戴着一副老花镜,坐在桌前认真地填报表,记者进门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注意到。在村支部书记的介绍下,老人面带朴素、纯真的笑容拘谨地站了起来,在与他握手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他手里饱经风霜的沟沟壑壑。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一摞报表,旁边有一个大字键的老年手机,上面的接听键和拨通键因为经常接打电话已经有些褪色了,“这个手机可是俺村里的热线电话,村里的人都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他每天接打的电话都比我这个村支部书记多。”侍玉村村支部书记陈士标说。
  老人告诉记者,这个手机是花了100来块钱,当时每月工资400来块钱,为了方便快捷的帮乡亲们办事,他毅然决然地买了,现在每月的话费最低50来块钱,停机的时候,老人心里特别着急,他就怕乡亲们有急事找不到他,听到这些,笔者心里一阵酸,看着老人发白的裤子,有些褶皱的粗布上衣,一个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的老人,却在不求回报的为父老乡亲花钱办事;一个一贫如洗的老人,却用最富有的热心为父老乡亲的笑容忙碌奔波。
乡亲们的不舍 是对他最宝贵的褒奖
  “大部分老百姓因为不识字,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去跑,尤其是现在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有时因为不了解部门,不了解程序,会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才能解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我就在和乡亲们聊天的时候,经常主动问问他们最近有没有烦心事,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比如有需要办理养老保险的、有需要代领粮食直补的、有需要办理户口迁入、迁出户口证明手续的,能跑腿的就一定跑。”陈夫员朴素的语言,流露着他对乡亲们的深情,“甚至有的老人直接把存折给我,让我帮他们取钱,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又怎能辜负他们。”
  今年,陈夫员老人近60岁了,因为身体的原因,想申请退休,但当乡亲们听说这事时,都慌了神,“你退休了,谁来帮我们一遍遍的办那些难事?老陈,再干几年吧”,乡亲们的不舍是对他最宝贵的嘉奖。60年来,他孤身一人过,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村大院,白天帮乡亲们跑各种手续,晚上加班填报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持办着那些揪在父老乡亲心窝、急在陈夫员心底的百家事。
  从侍玉村到镇政府的这条路,见证了陈夫员为父老乡亲办事的甘苦。虽然只有短短的6公里,但是陈夫员为父老乡亲办事的心却没有止境。

虽是病残之躯 他仍然捧着一颗热心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7月的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陈夫员家中的平房上还晒着一亩地的粮食,担心收获的粮食被雨淋,就急匆匆地上平房顶遮盖粮食,脚下一滑,便从房顶上摔了下来,附近的村民见状,急忙叫来救护车送他到医院救治。“他是一个大好人,平时没少帮了乡里乡亲的忙,在家卧了四个多月的床,又单身一人生活,我们大家伙就这家送些吃的、那家送些喝的,感谢他平日里帮我们代办了那么多事”,村民王绪荣说。但在卧床的这段时间,陈夫员仍然用病残之躯为百姓代办事项,能打电话解决的就打电话解决。村民师呈元70多岁了,因患病毒性角膜炎,行动不便,儿子、儿媳在一次事故中逝世,小孙女今年才10岁,孙女的学费、师呈元的医疗费,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举步维艰。师呈元在探望卧床的陈夫员的时候,无意间将家里的情况说了出来,师呈元回去后,陈夫员将他一家的困难记在心里,通过多次打电话咨询镇民政、残联等部门,为其孙女申请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为了尽快落实补助,陈夫员下床拄着拐棍为其跑齐手续。师呈元说:“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天快黑了,陈夫员拄着拐棍来到我们家,告诉我和老伴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激动的紧握着陈夫员的手只说谢谢,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感谢他,是他让我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一定把孙女培养成才,长大了,好好的孝敬恩人。”
  至今,陈夫员腿里的钢板因没有足够的医疗费还未取出,有时因跑的路太多,夜里就揪心的疼,但他仍然捧着一颗热心,有群众需要他帮助的,他就一定伸出热情的双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