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炳晓用纤细的手指在沙子上轻扫、勾勒。 |  | ◤抓起一把细沙,轻轻一撒,继续创作。 |  | ▲炳晓的工作室算是港城最早的一家沙画工作室。 |  | ▲炳晓创作的沙画细腻、唯美。 |
|
指间 画梦 □记者 曲彦霖 报道
本报6月6日讯 轻柔的音乐配合灵动的细沙,跳动的指尖下呈现出一幅幅绝美的画面……沙画的独特魅力总是能给人梦幻般的感觉。沙画师既是艺术家,又是魔术师,他们总是能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奇迹。在烟台,就有一位“80后”沙画师炳晓,在她的工作室里画着自己的梦。 炳晓沙画工作室算是港城最早的一家,位于振华国际附近,一走进工作室就能感到一股艺术气息。这是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立体的版画、鲜艳的丙烯画,还有11台“黑箱子”,摆放在工作室的显眼位置。 漂亮开朗的港城姑娘炳晓就是这间工作室的主人。炳晓指着那些“黑箱子”说,这就是她和学员平时练习用的沙画箱。其中,屋中间的一个沙画箱旁多了个支架,支撑着画箱上方的摄像机,有一端还连接着前方的电视屏,在画箱上画画可以在电视上清晰看到。 抓起一把细沙,炳晓轻轻一撒,细长的手指在沙子上轻扫、勾勒,沙子像被施了魔法,远近高低的山石呈现在眼前。“沙画的美就在于它的变幻,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这些沙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炳晓说。 别看现在工作室有声有色的,但回忆起当初,炳晓说没少“折腾”。说起和沙画结缘,那还是炳晓在济南学习墙绘的时候。在朋友的沙画箱上试了试手,炳晓就被这神奇的感觉吸引。那时懂沙画的人并不多,她就摸索,和朋友找来木板钉成小箱子,里面放上灯管,盖上玻璃,一个自制的沙画箱做成了。 为了筛出细沙,她从海边捧回沙子,装进女士丝袜里使劲搓,手都僵硬了,才搓出一小堆,“最后发现,还是买沙子最划算。”回想起当初,她笑了起来。那时,她也意识到,想做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 只身到北京找名师学习后,她成了“北漂”中的一员。经过一段时间专业系统的训练后,炳晓可以独立现场演出了。后来,为了父母,她返回了烟台,2011年开了炳晓沙画工作室。工作室开办以来,她不仅进行沙画表演,还对感兴趣的人进行沙画培训。如今,她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不少人也慕名而来。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尽管当年放弃稳定并让人羡慕的教师工作,一度让家人担忧,但学成后她毅然决定回家,守着父母。她感性,她执着。 别看炳晓年纪轻轻,她跟绘画却已接触了近20个年头,从小受姥爷善画国画的影响,她对艺术有着无法割舍的执着。沙画不但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生活。 来这里学沙画的人,不仅是学员更多的是她的朋友,见有从招远、龙口等地来学沙画的人,这个大方的姑娘还贡献出了自己的公寓,免费为学员提供住宿,“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的话,就太可惜了。” 另外,炳晓说工作室里有很多准新娘,她们特意为了自己的婚礼而来,只希望能在那个特别的日子里,用手下灵动的沙画讲述自己和老公独一无二的浪漫,这也是让炳晓动容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尽管辛苦,但那种流露出来的幸福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如果快的话,不少学员一个月后就能从工作室顺利“毕业”。从炳晓沙画工作室毕业的学员已有很多能独立做沙画表演。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做不是给自己制造对手吗?可炳晓并不这么想,因为她心里有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让港城人都接受沙画,都能感受到沙画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