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参加革命、荣立过两次大功,南下老兵李果法追忆往事—— |
“生死时刻,是战友救了我” |
文/片本报记者刘铭通讯员张红军 | |
- 2013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李果法和他的立功证明书。 |
|
17岁参加革命、经历淮海战役和广西剿匪在内的大小18次战斗、荣立过两次大功……他就是冠县崇文街道办李八里村村民李果法。脱下军装后,他同人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所经历过的枪林弹雨,如今他已经86岁,每每讲到动情处,每每想起牺牲的战友,仍会泣不成声。 1942年,李果法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44年,做为家中顶梁柱的冠县李八里庄村的李果法响应冠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含泪辞别亲人,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 1947年5月,李果法和高子正、杜清朝、郭铸典等25名战友,在当时的冠县代理县长王相卿和冠县县委前委书记赵建业的带领下,作为第二批南下干部,随刘邓大军南下。李果法说,电影《血浴羊山》就是他们部队强渡黄河后一次战斗经过的再现,真实的战斗经过和电影上演的一样残酷。经过淮海战役的考验,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开到了广西。 在几次剿匪的过程中,因为作战勇敢,李果法被记大功(类似于如今的一等功)一次。战争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在1950年荆江分洪施工过程中,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果法几次受到领导的奖励,师党委给他记大功一次。 表现出色,曾两次荣立大功 在敌人枪口下,战友救了他 李果法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后,同人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他经历过的那一次次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英勇顽强的战友。 在这批南下干部中,李果法接触最多的是赵建业。赵建业是河北省丘县儒林村人,是中共丘县县委第一任宣传部长。1940年6月调入冠县任中共冠县县委前委书记。在李果法的印象中,赵建业文武双全,浑身是胆。一次赵建业要到一个叫辛集的村庄去做群众工作,在这次工作的过程中,突然遭到土匪围攻,激战中赵建业中弹牺牲,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外单位的一名同志,李果法在山上祠堂里拉来两口棺材,把这位烈士和赵建业埋在了一起。为了让后人便于辨认,李果法找来两块砖,刻上了两个人的名字,放在了各自的棺材中。1953年8月24日,毛主席亲自为赵建业等一批烈士签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每每讲到动情处,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人便泣不成声。此时,他的亲友如果在场一定要想方设法将话题岔开,以免老人发生意外。 “关键时刻,是战友救了我一命。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人,很难想象战争年代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有多近。”李果法说,1948年11月的一天,他们两个连在大别山里和敌人发生了激战,160人牺牲得只剩下6个人。敌人穷追猛打。过河时李果法的枪掉进河里,弯腰捡枪时,战友高子正发现有敌人欲开枪,赶紧端起枪向敌人一阵猛射,使他脱离了危险。 为减轻国家负担,他向组织隐瞒病情 多年的出生入死,让李果法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受损。1952年,他腰部受重伤,并患上了抽疯病,健康状况让他不得不离开部队,1954年9月复员转回冠县的老家。他本可以申请评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向组织隐瞒了病情。李果法的儿子李建波说,爸爸复员时是副连长,本应由地方政府安排一份正式工作。而爸爸经过部队多年的教育,习惯了服从命令,还是像在部队里那样,党叫干啥就干啥,最终回村当了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每年只享受600的补助。”李建波说,父亲已是86岁的老人,双目几乎失明,多病缠身。因为生活困难,家里房子坏了无钱修理,一件衣服不敢买,病了不敢住院,没有钱买药。可老人却乐观地说,不管怎么说,自己比那些已牺牲了的烈士幸运多了,他们都已经成为了烈士,而自己还活得好好的。他的老战友都劝他向上面反映一下情况,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让,总是说“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当年出生入死是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 李果法就是这样一位战争年代不顾生死,和平时期不计名利的南下老兵,老党员。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李果法这样坚定信念跟党走的老党员,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才会无限美好。
| |